首页> 中文学位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双低培eS的遗传和配合力的研究
【6h】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双低培eS的遗传和配合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前言

1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2.1长穗颈性状的发现

2.2长穗颈性状的遗传及等位性研究

2.3长穗颈性状的生理基础

2.4长穗颈性状在杂交水稻的应用

2.5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方法

2.1双低培eS与其它供试材料茎节节间长度测定

2.2双低培eS的遗传分析

2.3不同温度双低培eS的处理

2.4双低培eS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双低培eS各节间长度与双低S、协青早eB-1、协青早eB-2的差异比较

2双低培eS长穗颈性状的遗传分析

2.1双低培eS长穗颈性状显隐性分析

2.2双低培eS与协青早eB-1(euil)、协青早eB-2(eui2)等位性测验

2.3双低培eS/9311的F2群体长穗颈性状的分离特点

2.4双低培eS/9311的F2群体长穗颈不育株的分离频率

3双低培eS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3.1株高和茎节间长度配合力分析

3.2双低培eS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4温度对双低培eS长穗颈基因表达的影响

4.1幼穗不同发育时期低温处理对eui基因表达时期的影响

4.2温度对双低培eS穗颈伸出长度影响

4.3温度对双低培eS育性的影响

讨论

1有关利用双低培eS选育长穗颈性状光温敏核不育系

2有关长穗颈eui基因对株高的影响

3有关利用双低培eS配制两系杂交稻组合

4有关长穗颈eui基因的表达

5有关长穗颈eui基因利用前景

6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不包颈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该研究利用双低培eS、培矮64S、早126S、准S、R288、明恢63、孖七、F007、9311、协青早eB-1、协青早eB-2等11个材料并配制杂交组合,取得杂交F<,1>、F<,2>、回交后代等材料,研究了双低培eS茎节节间伸长特点、长穗颈eui基因遗传分离规律、长穗颈基因与其它株高基因的等位性关系、温度对长穗颈基因表达的影响、株高和茎节间长度及其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研究.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双低培eS抽穗时不苞颈,与其同源的双低S比较株高增加,株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倒一节间长度增长所致,与可育带有长穗颈基因的协青早eB-1、协青早eB-2比较其株高变矮,株高和穗颈伸出长度的差异暗示温敏核不育基因对长穗颈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2、双低培eS的长穗颈eui基因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双低培eS的eui基因与euil等位.利用双低培eS配制杂交组合,其抽穗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利用其进行杂种优势利用可以克服有些杂交组合部分苞颈导致结实率下降的现象.3、双低培eS育性符合两对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双低培eS与可育水稻杂交后代选育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频率为六十四分之一,而其与双低培eS不育基因等位的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代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株的频率为四分之一.4、双低培eS的株高、穗颈伸出长度、倒一节间长度、倒二节间长度的GCA相对效应值比培矮64S和准S大,配组的F1代不包颈,具eui基因的双低培eS所配组合除穗颈伸出长度和倒一节间长度比其它组合有优势外,倒二节间长度,没有明显优势.这为双低培eS所配组合抗倒伏提供了遗传基础.倒三节间长度GCA相对效应值与培矮64S和早126S差异不大,长穗颈基因对倒三节间长度没有表现增长作用.倒四节间长度GCA相对效应值比培矮64S小,倒四节间不会增长,从而降低了植株倒伏的危险5、双低培eS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产量的GCA相对效应值高于培矮64S和其它2个不育系,表现出较好一般配合力,所配组合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双低培eS结实率和千粒重的GCA相对效应值与培矮64S相近,略低于早126S和准S,利用双低培eS配组宜加强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育,选择一般配配合力高的亲本,尤其注意选择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才能选育出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强的杂交组合.6、不同温度处理双低培eS发现长穗颈eui基因的表达与温度有关,其基因表达的敏感时期是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穗颈伸出长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双低培eS在日平均温度26℃(或26℃以下)时不苞颈,eui基因在低温下表达充分,在30℃高温下被抑制.7、长穗颈eui基因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无影响,但eui基因的表达受育性基因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