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规避研究
【6h】

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规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1.4.3 本文的选题来源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粗糙集理论

2.1.2 知识管理理论

2.1.3 激励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IT外包

2.2.2 知识转移与知识联盟

2.2.3 风险管理

2.2.4 技术创新

2.3 本章小结

3 IT外包中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3.1 IT外包中知识转移的特征

3.2 IT外包中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风险因素分析

4.1 IT外包中知识转移风险识别

4.2 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4.3 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风险规则挖掘

4.3.1 规则支持度与规则几率因子

4.3.2 几率因子计算及基本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知识转移激励机制与知识联盟风险规避模型

5.1 IT外包中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特点分析

5.2 IT外包企业中知识联盟特性分析

5.3 基于激励机制与知识联盟的风险规避原理

5.4 基于发包方利润最大化的激励机制风险规避模型

5.5 基于发包方奖惩强度的激励机制风险规避模型

5.6 基于知识联盟服务提供商风险规避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对策

6.1 建立IT外包知识转移能力评价体系

6.2 建立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6.3 建立IT外包知识转移认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

6.4 建立学习型组织与知识共享平台

6.5 加强IT外包双方的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

6.5.1 合同系统

6.5.2 信任系统

6.5.3 技术系统

6.5.4 组织交流系统

6.6 提高发包方的服务与知识反馈的验收评价水平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不足之处

7.1 总结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20世纪50年代商业应用领域引用了计算机技术,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就时刻存在着,到了90年代,IT服务外包逐渐盛行。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如何提高绩效并降低成本,同时如何提升整个经济实体的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发展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选择了IT外包。
   鉴于此,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出发,利用激励机制和知识联盟等有效对策,从发包方和服务提供商等多个层面,对IT外包知识转移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风险规避对策。
   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特色及创新点。
   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粗糙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IT包、知识转移、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
   第三部分是根据IT外包与知识转移的特点,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特征进行分析,把IT外包中知识转移分为五个阶段:发送(Send)、获取(Obtain)、交流(Exchange)、积累(Accumlate)、反馈(Feedback)五个阶段。
   第四部分在构建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的特点,接着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IT外包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了知识联盟、知识共享、知识反馈、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协作和信任程度等因素是IT外包中知识转移主要风险因素,接着对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选取激励机制力度、信任程度、知识联盟程度三个主要的风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粗糙集理论与方法对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的风险规则进行挖掘,进一步为IT外包知识转移风险规避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部分以弄清我国企业实际背景下的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采取“解释型”研究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规范型”思维方式分析,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互相结合,建立基于激励机制与知识联盟的风险规避模型。
   第六部分针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风险因素,对风险规避对策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建立技术创新评价体系、IT外包知识转移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有效的知识转移风险规避对策,对风险规避模型进行了补充,从而达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IT外包服务双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与研究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