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长猪内源磷的测定及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的研究
【6h】

生长猪内源磷的测定及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预测模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英文缩写名词索引

绪论

第一章文献综述

1磷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2猪内源磷及影响内源磷排泄的因素

3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存在形式

3.1植酸和植酸磷的结构和特性

3.2植酸酶的种类和特性

3.3植物性饲料中总磷、植酸磷、植酸酶之间的关系

4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效磷及其评定方法

4.1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效磷

4.2有效磷的评定方法

5预测饲料可利用磷的回归模型

第二章用线性模型估测生长猪的内源磷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1.2试验动物

1.3试验日粮

1.4消化试验及饲养管理

1.5样品收集和处理

1.6样品(化学)分析

1.7数据处理

1.8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日粮干物质和磷回肠、粪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

2.2用线性模型估测内源磷

2.3日粮磷真消化率的测定结果

2.4回肠食糜磷及粪磷的组成

2.5豆粕和次粉中磷消化率的比较

3讨论

3.1估测内源磷方法的选择

3.2基础日粮选择及磷水平的确定

3.3生长猪内源磷及饲料磷的真消化率的估测

4小结

第三章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真可消化磷的研究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1.2试验动物

1.3试验饲粮

1.4消化试验及饲养管理

1.5样品收集和处理

1.6样品(化学)分析

1.7数据处理

1.8统计分析

1.2结果与分析

2.1饲粮和饲料磷的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

2.2饲粮和饲料磷真消化率的测定结果

2.3尿磷的测定结果

2.4饲料真可消化磷与总磷、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2.5饲料真可消化磷含量与总磷、植酸磷、植酸酶酶活的回归分析

3讨论

3.1.饲料磷真消化率测定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3.2表现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分析

3.3植物性饲料有效磷的评定

3.4尿磷含量的影响因素

3.5有效磷预测因子的选择

3.6预测公式的分析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选择体重相近(30.15±2.81kg)、健康的杂交去势公猪(社×长×大)8头,在回肠未端安装T—型瘘管,分成两组,采用两个4×4拉丁方设计.选用玉米淀粉—豆粕和玉米淀粉—次粉两种饲粮各组成四个磷水平(0.15﹪,0.20﹪,0.30﹪,0.35﹪)的试验日粮,每轮试验期8天,其中4天适应期,4天收集粪和食糜期.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磷水平对豆粕、次粉日粮粪磷和食糜磷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豆粕日粮磷水平是1.96,2.43,3.58,4.15g/kgDM时,回肠及粪磷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3.29﹪,19.32﹪,26.68﹪,26.37﹪和20.86﹪,22.06﹪,29.33﹪,38.11﹪;当次粉日粮磷水平是1,81,2.56,3.57,4.26g/kgDM时,其回肠及粪磷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9.18﹪,24.11﹪,36.77﹪,37.85﹪和32.00﹪,35.95﹪,41.94﹪,50.89﹪.当食糜和粪中磷均以g/kg采食日粮干物质(DMI)表示时,回肠及粪表观可消顺(g/kgDMI)与采食日粮磷水平(g/kgDMI)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利用回归分析技术可以估测出日粮磷真消化率和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测得豆粕回肠和粪磷真消化率分别为50.15﹪±5.85﹪和51.87﹪±3.43﹪,差异不显著(P>0.05);测得次粉回肠和粪磷真消化率分别为59.23﹪±0.18﹪和63.70﹪±3.74﹪,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两种日粮磷真消化率比其表观消化率高25﹪以上.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与采食日粮干物质的量(DMI)有关,利用回归分析技术测得回肠内源磷为0.90~0.91g/kgDMI,粪内源磷为0.65~0.68g/kgDMI.其中粪内源磷占NRC(1998)推荐生长猪(20~45kg)总磷需要量的11.30~11.78﹪,占NRC(1998)推荐主长猪(20~45kg)的可利用磷的24.57~25.61﹪,内源磷是影响猪磷营养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