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现状、障碍与模式研究
【6h】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现状、障碍与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合作的理论研究

2.1.2 合作类型及组织行为模式研究

2.1.3 合作的影响因子研究

2.1.4 合作内容及范围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区域旅游合作基础理论研究

2.2.2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2.2.3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2.2.4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研究

2.2.5 区域旅游合作障碍研究

2.2.6 关于流域旅游的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3 流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理论探讨

3.1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内涵

3.1.1 区域旅游合作概念

3.1.2 区域旅游合作内涵解析

3.2 流域旅游合作理论基础

3.2.1 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3.2.2 核心——边缘理论

3.2.3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3.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流域旅游合作的特性分析

3.3.1 流域在地理空间上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3.3.2 流域旅游合作要依赖于行政区力量的推动

3.3.3 流域旅游合作应打造线路及沿线旅游产业

3.3.4 流域旅游合作更要注重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3.4 流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4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清江流域概况及合作基础条件

4.1.1 清江流域旅游区域的界定

4.1.2 清江流域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状况

4.1.3 清江流域合作基础条件

4.2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

4.2.3 调查内容

4.2.4 调查方式

4.2.5 调查设计与实施

4.2.6 调查结果

4.3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分析

4.3.1 已开展的旅游合作举措

4.3.2 旅游合作的市场表现——旅游流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4.3.3 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合作的认识和态度

5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及原因解析

5.1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分析

5.1.1 体制机制层面障碍

5.1.2 合作利益层面障碍

5.1.3 基础支持层面障碍

5.1.4 合作运营层面障碍

5.2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面临障碍的原因分析

5.2.1 合作内力驱动性不足

5.2.2 行政体制的弊端

5.2.3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6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6.1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6.1.1 塑造“清江旅游”品牌,扩大名气

6.1.2 整合清江流域资源,有序合理开发

6.1.3 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实现客源共享

6.1.4 促进县市旅游交流,实现协调发展

6.1.5 坚持保护中开发,保障可持续发展

6.2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机遇分析

6.2.1 旅游需求旺盛,旅游消费向休闲度假转型

6.2.2 区域发展方式转型,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期

6.2.3 鄂西圈发展纵深推进,清江流域迎新部署

6.2.4 外部交通线纵横贯通,带来更大市场机遇

6.3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模式选择

6.3.1 保护开发为前提

6.3.2 政府推动为主导

6.3.3 产品市场要联动

6.3.4 循序渐进求发展

6.4 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6.4.1 建立清江旅游协调机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6.4.2 建立清江流域旅游合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6.4.3 完善内部交通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接待能力

6.4.4 发挥节点辐射作用,拓展清江旅游空间整合

6.4.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贡献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贡献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方案

附录2:清江流域旅游者市场调查问卷

附录3: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现状及障碍访谈问卷

附录4:清江流域旅游流原始矩阵表

附录5:清江流域旅游流二分矩阵表

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且合作区域范围越来越广,但目前国内学者对完整流域的旅游合作研究较少,理论研究遇瓶颈,研究尺度和区域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现实中区域旅游合作仍存在企业力量过弱、合作理念停留在行政层面等问题。因此,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继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清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且禀赋高,经过多年开发形成了许多较高市场认可度的旅游产品,但从总体来看,流域旅游开发项目较分散,同质产品较多,且存在“清江画廊”品牌之争、巴人故里归属分歧等,影响清江旅游品牌的塑造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资源整合和整体形象塑造,以促进清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研究在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的特性,对流域旅游合作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定性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已开展的旅游合作举措、旅游合作的市场表现——旅游流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旅游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旅游管理部门对于清江旅游合作主要有四种态度——认同区域旅游合作重要性的大局意识、被动参与流域旅游合作的配合态度、对合作预见性困难的认识而导致的无奈态度、对合作呈观望状态而导致的竞争意识占主导;已统一编制清江流域旅游发展规划,线路设计方面局限于恩施州和宜昌市两大行政区,全流域合作尚未形成,尚无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旅游推介会主要以政府单打独斗、竞争中合作为主;流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密度非常低,节点之间的联结程度很弱,其中以利川腾龙洞为核心旅游节点,是首要旅游流输出点、输入点和中转节点,集聚能力强。总体来说,清江流域旅游合作处于萌芽和培育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区域竞争仍占主导。
  然后,从体制机制、合作利益、基础支持和合作运营等四个层面对清江流域旅游合作障碍进行分析,发现清江流域合作迫切需要解决政府有效推动、合作运作机制建设、合作利益协调、内部旅游交通建设、资金保障、产品整合开发和旅游企业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障碍;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合作内力驱动性不足、行政体制的弊端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
  最后,提出清江流域旅游合作应以保护开发为前提,以政府推动为主导,通过“资源-产品-市场”的联动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旅游合作;并从建立旅游协调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内部交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挥网络节点的辐射作用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清江流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