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乱笔绘画”的悲剧意象——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为例
【6h】

“乱笔绘画”的悲剧意象——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乱笔”解读及其悲剧意像的呈现

1.1 当代绘画艺术作品的“乱笔”现象

1.1.1 “乱笔”的释义

1.1.2 中国书法视觉语言与抽象表现主义的对话

1.2 “悲剧意象”的概念和“悲剧精神”溯源

1.3 悲剧中的精神与绘画

1.3.1 《梅杜萨之筏》的混乱和绝望

1.3.2 《自由引导人民》的悲壮世界

1.4 “乱笔绘画”的悲剧意象缘起

1.4.1 蒙克:“阴影”的缠绕

二、中国“乱笔绘画’’的理论基石

2.1 西方非理性哲学

2.2 萨特哲学中的美学观

2.3 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禁欲忘我

2.4 尼采“酒神的魔力’’

2.5 精神分析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2.6 中国传统哲学

2.7 “无为”的道家

2.8 禅的思想

三、中国“乱笔绘画”悲剧意象的剖析

3.1 中国“乱笔绘画”悲剧意象的表现形式

3.1.1 “乱笔绘画”线条杂乱无序的焦虑

3.1.2 “剪不断、理还乱”的迷幻和绝望

3.1.3 “乱笔绘画”密集型的精神紧张

3.1.4 狂放、粗暴笔触下的无奈和自我伤害

3.1.5 “乱笔绘画’’确定与不确定的矛盾共同体

3.1.6 “废墟”的迷

3.2 暴力的突围

3.2.1 物役性危机

3.2.2 低度生存

3.2.3 “无根”生存危机

3.2.4 “人类中心主义”的疯狂

3.2.5 现代化给人类生活带来“失调症”

四、“乱笔绘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4.1 以个人为中心的审美价值

4.2 形而上层质

4.3 悲剧精神的回归

4.4 言——象——意的统一

4.5 意境的拓展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纵观当代油画史,有相当多的艺术家作品画面呈现一种“乱序”的气质,西方主要代表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无意识的滴洒行动绘画和·威廉德库宁(De Kooning)狂暴笔触造型的女人体;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和生于波洛克时代的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等大师。在中国,曾梵志、尹朝阳和贾蔼力也不例外,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乱笔”特点尤为显著。本文主要以西方具备“乱笔”气质的艺术家作为引子,重点以中国当代绘画具有明显“乱笔”特质的作品为主来进行论述。
  从心理学层面上看,“意象”则是与“表象”概念相关,是指表象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内心营构之“象”。因而,一方面它常常与特定的感官对象相联系而大致有着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甚至联觉意象之类的分别;另一方面,它不仅是一些感官印象的存留,而且与主体的想象乃至于思维能力分不开,与人之为人的长期的心里积淀分不开,而成为人们的精神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乱笔”一种画面形式的“表象”然而,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再现现实的客观事物“象”,而在于营构心理上和美学上的“意象”。“乱笔绘画”成就了一种“悲剧意象”。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概括介绍文章的大致情况,立论和依据、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介绍当代绘画中“乱笔”现象,西方当代绘画中的“乱笔”和中国传统书法中“乱笔”的异同和共通之处。以及其悲剧意像是如何在“乱笔绘画”中得到呈现。
  第二部分:这部分介绍了“乱笔绘画”的起源,详细分析了莫奈、梵高、蒙克、培根首先是作品形式上“乱”暗示着某种悲剧意识,作为“乱笔绘画”的先驱。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详细阐述了“乱笔绘画”如何成就了悲剧意象的原因。分别从形式感中的线条、节奏感所营造出的悲剧感受;“乱笔”心理学上密集恐惧症进行了分析;“乱笔绘画”形成的理论支撑点和形成的背景。分别举出中国当代“乱笔绘画”艺术家曾梵志、尹朝阳、贾蔼力等案例论述“乱笔”所传达出的悲剧心理感受。
  第四部分:分析“乱笔绘画”如何成就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这部分从艺术家个体出发,分析他们关注内心的审美价值,和“乱笔”传达的意象的独特审美方式和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