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组工作对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倦怠的介入——以Y区城管执法队员为例
【6h】

小组工作对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倦怠的介入——以Y区城管执法队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管执法队伍的重要性

1.1.2 职业倦怠的高发性

1.2 选题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城管执法队员

1.3.2 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

1.3.3 职业社会工作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1.4.2 关于城管执法的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2.Y区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2.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2 调查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2.2.1 访谈研究

2.2.2 问卷结构

2.2.3 问卷回收情况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2.4 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形成原因解析

2.4.1 工作难度较大

2.4.2 工作负荷较大

2.4.3 职能模糊造成角色模糊

2.4.4 去个性化严重

2.4.5 激励机制不完善

2.4.6 教育培调对个人发展帮助有限

2.4.7 家庭社会支持较缺乏

2.4.8 单位地位待提升

2.4.9 负能量接触较多

3.小组工作对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倦怠的介入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3.1.2 优势视角理论

3.1.3 马斯洛需求理论

3.1.4 增能理论

3.2 项目方案设计

3.2.1 项目名称

3.2.2 小组成员

3.2.3 小组目标

3.2.4 活动前期阶段

3.3 小组活动简介

3.3.1 第一次小组活动:“勾勒我自己”

3.3.2 第二次小组活动:“职业倦怠初认识”

3.3.3 第三次小组活动:“情绪面对面”

3.3.4 第四次小组活动:“吾家·吾型”

3.3.5 第五次小组活动:“沟通你我”

3.3.6 第六次小组活动:“美丽新生活”

3.4 项目预期困难与应对措施

3.4.1 项目前期

3.4.2 项目中期

3.4.3 其他

4.小组工作项目干预评估

4.1 项目评估的作用

4.2 项目评估方法

4.3 项目评估结果与分析

4.1.1 小组组员对小组的评估

4.1.2 对降低组员职业压力感的评估

5.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199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城市管理队伍由此而生,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壮大。由于各地城市管理体制差异、城管执法队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管理模式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公众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等一系列原因致使了近年来城管话题的持续升温。人们似乎习惯了将野蛮、暴力的标签贴在了城管队员的头上,而忽视了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这一群体实际面临的职业压力。在社会舆论的不认同、不支持、队伍形象的扭曲、执法体制的不健全、职能工作的复杂性、一线执法潜在的危险性、高强度的节假日及夜间执勤等因素地长期影响下,相当多的城管执法队员已产生了职业压力甚至职业倦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作为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执法工作的发展升级倍受关注,肩负这一重任的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活动,可以通过适当的职业社工服务介入和心理疏导,缓解乃至解除城管执法队员的困境。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在第一部分绪论中,介绍了城管执法队员、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对城管执法和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了概述。文章第二部分以Y区城管执法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分析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压力状况。第三部分针对分析出的结论制定对应的项目设计方案,引入职业社会工作理念,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方式,改善城管执法队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第四部分为项目评估情况,评估结果显示小组工作的介入方式能一定程度促使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增强抗压减压能力,消除职业倦怠,从而更好地践行“法治城管”,“和谐城管”。第五部分是总结和反思,对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可改善之处做了相关梳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