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社会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社会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文献综述

2.1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2.1.1 网络成瘾的概念

2.1.2 网络成瘾的诊断与测量

2.1.3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

2.2 社会创造性研究综述

2.2.1 社会创造性的概念

2.2.2 网络成瘾与社会创造性的关系

2.3 人格研究综述

2.3.1 人格的概念

2.3.2 网络成瘾与人格的关系

2.3.3 人格与社会创造性的关系

2.4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评价及研究设想

2.4.1 文献总结与问题提出

2.4.2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社会创造性以及人格的特征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取样

3.2.2 研究工具

3.2.3 统计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人口学特点

3.3.2 大学生社会创造性的一般特点

3.3.3 网瘾大学生与非网瘾大学生社会创造性的差异

3.3.4 网瘾大学生与非网瘾大学生人格的差异

4 研究二 大学生人格、社会创造性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取样

4.2.2 研究工具

4.2.3 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4.3.2 网络成瘾倾向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4.3.3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创造性的相关分析

4.3.4 社会创造性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4.3.5 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分析

4.3.6 网络成瘾倾向对社会创造性的回归分析

4.3.7 人格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社会创造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网瘾倾向个体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分析

5.2 大学生社会创造性的一般特征及其分析

5.3 不同网瘾倾向大学生人格、社会创造性的结构特征及其分析

5.4 人格、社会创造性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

5.5 人格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社会创造性的中介作用

5.6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5.6.1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5.6.2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困扰个体和研究者的社会现象,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已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对于个体的个性及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察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因素同网络成瘾的关系,对于如何规避网络成瘾进而促成个体良好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分别以人格、社会创造性作为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指标,通过方便取样选取了36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胡靖宜(2008)编制的大学生社会创造性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CBF-PI-B)以及白羽等人的网络依赖测量问卷,分别考察大学生的社会创造性、人格以及网络成瘾情况,经过统计分析后的结果表明:
  (1)不同网瘾倾向个体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社会创造性在性别、专业、来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网瘾倾向个体在神经质人格上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网瘾倾向个体在社交创新性以及亲社会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5)神经质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尽责性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并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开放性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但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不显著;
  (6)神经质与社会创造性显著负相关,并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会创造性;宜人性、开放性、尽责性以及外倾性与社会创造性显著正相关,除宜人性外,开放性、尽责性以及外倾性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创造性;
  (7)当神经质作为预测变量时,社会创造性在神经质人格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尽责性与开放性作为预测变量时,社会创造性在尽责性和开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