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科学--社会化媒体下科学传播的嬗变
【6h】

消费·科学--社会化媒体下科学传播的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科学传播的研究现状

二、消费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历程之“变”——去中心化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概念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我国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

第三章 观念之“变”——科学传播的消费倾向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消费主义表象

一、符号消费:重构意义的文本景观

二、知识消费:科学传播的主体活动

三、情感消费:科学精神的建构策略

四、文化消费:物化载体的多元呈现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消费主义特征

一、知识精英认知盈余的内容消费

二、分享意识主导的循环传播模式

第四章 熵值之“变”——科学传播的消费狂欢

第一节 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科学辩论到科学骂战的舆论失焦

一、柴静:《穹顶之下》的正向舆论博弈

二、‘‘方崔骂战”:从科学之争到个人之争

第二节 异化的科学传播——信源和受众的传播偏向

一、信源的异化:人际关系网络的利益驱动

二、受众的异化:挡不住的“浅薄”

第三节 科学传播中的伦理失范——价值观与立场的失衡

一、人对自然责任感的缺位

二、人文关怀的缺失

三、娱乐至死的追求折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七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理念不断推进,在近几年我国加快推进科学文化领域的发展。加快推进科学传播能力,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科学传播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跟随着新媒体的脚步,科学传播的理念逐渐从单向活动到多向活动的信息传播转变,传播内容逐渐摆脱单一的知识传播,而是从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多元化角度向受众传递信息。大众不再一味的听从知识权威发布的科学知识,而是以分享和互动的姿态面对科学。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科学也不再是冰冷的存在,而是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去消费,从符号消费、知识消费到情感消费、文化消费,消费层级的不断提升使得受众更加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分享科学。
  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论文第二章从科学传播的历史演进和媒介变迁介绍科学传播的历程之变。论文的第三章重点探讨了在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下科学传播的观念之变,即科学传播的消费倾向。第一节从符号消费、知识消费、情感消费和文化消费四个角度探讨了科学传播的消费表象。第二节从消费主义表象中研究其特征,即知识精英认知盈余的内容消费,分享意识主导的循环传播模式。第四章是对当下科学传播消费狂欢现象的熵值之变的反思。第一,以柴静《穹顶之下》和方舟子与崔永元的“转基因大战”为例分析意见领袖在科学传播中所造成舆论失焦的现象。第二,科学传播中的异化现象,信源由于利益驱使和人际网络影响的异化现象,受众由于阅读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缺失形成的异化现象。第三是科学传播过程中人对自然责任感的缺位、人文主义的缺失和娱乐至死的追求折射的伦理失范现象。
  当今的科学传播应该顺应消费社会的时代发展,以新媒体消费化的视角去适应媒体和受众对于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新需求,以更加平实、亲近的方式最大效率地传播科学。本文从消费社会的视角切入,探析当前科学传播在社会化媒体影响下呈现的新变化,以及存在的消费狂欢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科学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宋健;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江作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传播理论;
  • 关键词

    科学传播; 消费社会; 社会化媒体;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2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