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遗民风骨与忠义春秋--文秉史学研究
【6h】

遗民风骨与忠义春秋--文秉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文秉的历史著述

(一)《烈皇小识》

(二)《甲乙事案》

(三)《先拨志始》和《定陵注略》

二、文秉的历史编纂思想

(一)修史旨趣

(二)史料采择

(三)编纂特点

三、文秉的明亡之思:“君圣而臣不贤”

(一)君非亡国之君

(二)门户党争与阉党乱政

(三)民变频发与流寇丛生

四、遗民风骨与遗民史学

(一)竹坞遗民:文秉在易代之际的选择

(二)忠义春秋:文秉史学的遗民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文秉是一位典型的明遗民史家,自号“竹坞遗民”,坚持不仕二姓。易代后来自新朝的巨大压力,也未曾动摇他对文氏忠义家风的传承。文秉后半生以“忠良后裔”自诩,正是来源于他对家风的传承与坚守。正是由于这份执着,才造就了文秉的遗民风骨。他在易代之际选择慷慨赴死,只为不辱先人,成为其遗民风骨的最佳诠释。而文秉的史学与其遗民风骨密不可分,遗民风骨塑造着文秉独特的史学风貌:秉持忠义激励着他“著史存明”,宣泄自己的“故国之思”与“明亡之恨”;不忘复兴鞭策着他表彰忠义、挞伐奸邪于史册,力图“以史经世”。“忠义春秋”是文秉史学的主要特点。
  明清鼎革,造就了一大批遗民史家,兴起了独具特色的遗民史学。作为遗民史家的一员,文秉的史学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与群体特征。他以明王朝及其后继者为主要书写对象,力倡尊明主旨,展现遗民立场;他注重采择易代之际的史料,以当代人写当代史,注重兴亡得失的探讨,弘扬经世致用的史学传统;他注重尊君,力主“君圣而臣不贤”之说,对明季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史著成于一人,得以驰骋议论,自成一家,多体并用,体例灵活,充分展现了遗民史学的活力。不过,文秉对明清易代的历史思考主要着眼于以帝王为中心的政治精英,立论的基础主要在于道德层面的忠义与奸佞、君子与小人,仍未能脱出传统史论的窠臼。就此而言,遗民风骨与忠义大防倒成了文秉史学的一个束缚,使他很难突破自我。这恐怕是明清之际众多遗民史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第一、二章立足于文秉传世文献资料,力图梳理与总结出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历史编纂思想,进一步揭示文秉史学的遗民特征。第三章选取文秉史书中对易代的观察与思考的三个方面,通过与其他遗民的思考相互比照,归纳与总结出文秉自身的“明亡之思”,以深化与阐述文秉的史学思想。最后一章,将文秉史学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中,通过分析身份认同对文秉易代之际选择的重要影响,以及探讨文秉史学的遗民特色,进而反映出这时期遗民史学的普遍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