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难X”双音词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
【6h】

“难X”双音词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词汇化的研究

1.3.2 关于词族的研究

1.3.3 关于类词缀及“难X”的研究

1.3.4 对“难X”双音词的个案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难”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

2.1 “难”的词典释义

2.2 “难”的词性

2.3 “难”的语法化

2.3.1 共时表现

2.3.2 历时演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副词性“难X”双音词的词汇化

3.1 “难以”的词汇化

3.1.1 “以”的语法化

3.1.2 “难以”的词性

3.1.3 “难以”的连用和成词

3.1.4 “难以”成词的动因

3.1.5 小结

3.2 “难于”的词汇化

3.2.1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3.2.2 “难于”的词性

3.2.3 “难于”的连用和成词

3.2.4 “难于”成词的动因

3.2.5 小结

3.3 “难以”和“难于”的比较分析

3.3.1 “难以”和“难于”的常用搭配对比

3.3.2 “难以”和“难于”的替换

3.3.3 非常规搭配对“难以”的优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形容词性“难X”双音词的词汇化

4.1 “难过”的词汇化

4.1.1 “难过”的连用

4.1.2 “难过”与时间轴词语的连用

4.1.3 “难过”表示身体、心理感受及成词

4.1.4 “难过”成词的动因

4.1.5 小结

4.2 “难受”的词汇化

4.2.1 表示不好接受的“难受”

4.2.2 表示心理感受的“难受”

4.2.3 “难受”用法的拓展及成词

4.2.4 “难受”与“难过”的比较

4.2.5 小结

4.3 “难堪”的词汇化

4.3.1 表示不易承受的“难堪”

4.3.2 表示禁受不住离别愁思的“难堪”

4.3.3 表示尴尬、难为情的“难堪”

4.3.4 小结

4.4 “难耐”的使用情况考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难X”双音词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难以、难于”和“难过、难受、难堪”两组词的词汇化过程,并且论及“难”的语法化以及“难X”中“X”的词性、语义特点对“难X”词汇化程度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我们首先给出了研究这两组词的缘由,然后对国内词汇化、汉语词族、类词缀、“难X”个案词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探讨了“难”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路径。“难”的语义演变脉络为:一方面意动为“感到困难”,进而引申为“畏惧,害怕”;另一方面,修饰动词,意思是“不可、不能”,进而指“(感觉上)不好”。“难”的语法化路径为:从最初的形容词“难(做)”义发展为“不易”义,进而虚化为副词性成分“不宜、不好”,之后进一步虚化为构词成分。
  第三章以“难以”和“难于”为例考察了副词性“难X”双音词的词汇化。我们认为“难以”是由形容词“难”和介词“以”连用进而黏合成词,“难于”词汇化的来源则是“动词‘难’+介词‘于’”。这两个词原来的意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处于状语位置,以修饰双音节VP为主,因而发生方向相同的虚化。“于”本来的动词义要比“以”更实在,“以”的语法化速度比“于”快。所以“难于”词汇化要略晚于“难以”,这使得“难以”的搭配对象范围更广,出现的频率更高。
  第四章以“难过”、“难受”和“难堪”为例考察了形容词性“难X”双音词的词汇化。古代汉语中这三个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意义上都与“难以忍受”有关联,在搭配上最初都可与表事物的名词相搭配,在句法功能上常常充当谓语中心。这三个词的不同之处在于:“难过”起初是与表示具体空间、时间的词语搭配,进而表示身心感受而成词。“难受”初始义为“不好接受”,在宋词中常用于具有极强愁绪的语句中,通过吸收语境义,进而表示心里不痛快。由于“受”有承受义,所以现代汉语中主要由“难受”来表示身体不舒服。“难堪”初始义为“难以承受”,唐宋时主要与离别愁思类词语共现,到明清时则经常与表人主语联系,指“尴尬、难为情”,此后沿用至今。我们认为,这三个词是平行虚化,所以其发展方向也保持一致,都词汇化为形容词,但在语义上各有分工。此外,我们还对词汇化程度较低的“难耐”进行了考察。
  第五章是结论和展望。主要是理论的总结和探索。对以上两类“难X”词汇化历程的异同进行了归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