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6h】

高校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假设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设计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双语教学与双语学习

2.1.2 适应与适应性

2.1.3 学习适应性

2.1.4 语言、教学语言

2.2 双语教学相关研究

2.2.1 国外双语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2.2.2 国内双语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2.3 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

2.3.1 国外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现状

2.3.2 国内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现状

2.4 双语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

3 调查工具的设计和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问卷的编制

3.3 问卷的试测

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5 问卷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测

3.5.1 信度分析

3.5.2 效度分析

3.6 访谈提纲的设计

4 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情况分析

4.1 问卷调查的一般描述性分析

4.2 双语学习中语言适应性总体情况

4.3 双语学习中对语言单元的适应情况

4.4 双语学习中对知识语言的适应情况

4.5 双语学习中对有声语言的适应情况

4.6 双语学习中对有形语言的适应情况

4.7 不同背景本科生的差异性检验

5 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双语课堂实录及分析

5.1 背景介绍

5.2 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分析

5.3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

6 高校化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 高校化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1.1 教学目标稍显片面

6.1.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6.1.3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6.1.4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6.1.5 教学资源过于单一

6.2 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的对策

6.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6.2.2 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6.2.3 筛选合适的教学对象

6.2.4 建设丰l的学习资源

6.2.5 培养高水平双语师资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3 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初,“双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词汇。目前,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双语教学现状、教学模式等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比较少。双语课堂中的语言,既承载着学科知识,又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媒介。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适应性如何?这成为本研究选题的缘起。本研究以C大学化学专业上过双语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对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双语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相关概念的内涵如何界定?2.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如何?3.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情况如何?不同背景的学生其适应性是否有差别?4.在一节双语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怎样的?5.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对策?
  本研究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阐释了“双语教学”“语言”“学习适应性”等核心词汇的概念;综合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为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分析,确定C大学化学专业上过双语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试测后,使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编制访谈提纲;制订课堂观察计划。
  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分析学生在双语学习中语言适应性在各个维度的差异,并讨论了不同背景学生在双语学习中语言适应性的差异。
  第五部分是课堂观察实例,通过对双语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真实情况。第六部分是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第七部分为研究总结,包括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将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分为“语言单元”“知识语言”“有声语言”“有形语言”四个维度,经过相关性分析,各个维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2)本研究中编制的《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调查问卷》,经过内在一致性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通过调查问卷及学生访谈,可以看出,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整体一般(采用5分制,均值为3.18),从各个维度的均值来看,得分最高的是“语言单元”(均值3.368),其次是“知识语言”(均值3.327),得分最低的是“有声语言”(均值2.765),说明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适应最好的是语言单元,也能够通过双语学习获得知识,但在语言能力方面“读”和“写”的能力优于“听”和“说”的能力。
  (4)从背景差异分析结果看,性别对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影响不大;专业类别、年级、英语水平对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均有较大影响。从专业类别来看,非师范类学生双语学习语言适应性比师范类学生好;从年级来看,大四及毕业1年之内的学生适应性最佳;大三学生由于双语课程多、课程难度大等方面的原因,适应性不佳;从英语水平来看,英语水平高的学生适应性较好,英语水平不佳的学生适应性较差。
  (5)通过对一节双语《有机化学》课堂进行观察,发现在中英文结合的授课模式下,中文能够有效的突破授课中的语言障碍,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是学生喜欢的授课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双语课堂依旧采取的是单向注入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仍旧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并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学生只能使用英文表达简单的观点或者回答简单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过程或者复杂的描述,学生并不能使用英文进行表达;换言之,目前的双语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知识语言”的传递,忽视了“有声语言”、“有形语言”的传递,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时,仅仅重视“听”“读”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说”“写”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6)根据调查结果,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对象、学习资源、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双语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本研究从双语学习中的语言适应性入手,通过分析双语课程中语言的功能和作用,将语言适应性分为“语言单元”“知识语言”“有声语言”“有形语言”四个维度,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研究了化学专业本科生在双语学习中语言适应性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双语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