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黛洛维夫人》中话语与思想表达方式的文体学分析
【6h】

《黛洛维夫人》中话语与思想表达方式的文体学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体学研究一直处于兴盛不衰的地位。随着文体学的发展,文学文本与语言学理论结合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作为弗吉尼亚·伍尔芙最著名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之一,《黛洛维夫人》于2005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1923年以来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自1925年出版以来,这部杰作一直备受各个领域学者的青睐,大多研究的角度是从小说的外部结构或背景方面入手,如这部小说创作的战后社会背景,伍尔芙的创作心理和动机,意识流创作手法,作者个人经历和作品创作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生态美学和雌雄同体论等。但是,极少有学者以这部小说内部语言结构为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话语和思想表达作为反映小说文本中人物心理特征的重要途径,其呈现在极大程度上也对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以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话语思想表达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黛洛维夫人》为研究文本,根据克拉丽莎和塞普蒂莫斯这两条叙事线索分别选出四个和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然后针对主要人物克拉丽莎、塞普蒂莫斯、彼得和理查德的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探索:1)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2)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对主要人物个性塑造产生的作用和反映出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3)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所投射出的深刻主题。研究表明:⑴文中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倾向使用直接引语,也就是利奇和肖特话语表达方式比例模型中的标准;人物的思想表达却倾向于采用“最自由”的自由直接思想表达方式,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人物思想的连贯性和真实性。全文主要通过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思想以及自由间接思想等表达方式的频繁切换,毫无障碍地达到了人物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统一,也使得人物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外表光鲜实则枯燥乏味的物质世界形成了鲜明而有力的对比。⑵在核心人物克拉丽莎与旧情人彼得的对话过程中,二者使用自由直接思想和自由间接思想表达方式的比率极为接近,反映出二者默契依然,然而分隔多年产生的心理差距却也已难以弥补;而在克拉丽莎与丈夫理查德的对话过程中,虽然二者的话语表达方式的数量分布比较均衡,但丈夫理查德的思想表达数量却是克拉丽莎的两倍之多,这表明二者表面和谐的婚姻生活实则掩盖着他们交流的匮乏以及理查德的不善言辞。塞普蒂莫斯寥寥无几的话语表达主要为直接引语,大多为独白以及与妻子卢克雷齐娅之间的对话中。弹震症使他饱受精神错乱的折磨且无法正常交流,反映出战争这一恶行对人造成的不可弥补的伤害。⑶通过对主要人物内心世界和语言交流方式的剖析,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造成的精神伤害;以及战后社会转型期中人们通过物质、博爱和交流来弥补创伤的尝试,虽然这达到了表面的成功,实质上却是惨痛的失败。此外,该研究还体现了人类思想的隐蔽性和话语表达的表面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