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行政主导到同行专家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6h】

从行政主导到同行专家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小结

(四)概念界定

1.职称

2.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1.历史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4.文献法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概况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变迁过程

1.教师职称制度的创设

2.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历程

3.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改革趋势

(二)关于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争议

1.赞成取消者的观点

2.反对取消者的观点

二、关于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过程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1.调查思路

2.大同市教育现状

3.大同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程序

(二)方法与取样

1.调查方法

2.样本概述

(三)调查数据分析

1.职称与工作量和收入的关系

2.教师对评定过程不满

3.教师对评定结果不满

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1.评定指标分配不合理

2.评定标准不科学

3.评审过程中行政导向严重

4.评定结果的不良影响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1.行政权力压制学术力量

2.管理机制上追求“容易”

3.制度的作用范围有限

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权力交接:学术主导代替行政主导

1.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由同行专家制定

2.职称评定过程应由同行专家主持完成

3.要建立针对评审专家的资格审查制度

(二)评定标准:界定教师专业水平

1.匡正教师职称评定的价值导向

2.注重教学能力与师德,兼顾教龄

(三)指标分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1.自上而下模式存在“短板”

2.结合自下而上模式

(四)评定过程:公平公开

1.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

2.建立听证制度

3.结果公开,接受监督

(五)评定结果运用:聘任与工资

1.评聘分离,竞聘上岗

2.改革工资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师职称依据教师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划分教师职称等级,并依据各级职称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代表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影响着教师的物质利益,它是关乎教师职业发展和现实生存的大事。自1986年我国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以来,它在不断规范教师管理的同时也由于制度的不成熟和操作过程不当引发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也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本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教师职称制度实施的情况为例,对该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设、实施过程及其影响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发现当前这一制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评定标准不科学、职称指标分配不合理、评定过程行政干预学术以及评价结果导致的不良影响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教师职称制度的认识不充分,未能正确认识教师职称对于教师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前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行政权利压制专业力量,把持着整个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决定权,专业力量处于听凭行政指挥的被动地位,没有话语权,而行政力量则一味追求“容易”的管理本位,一切以高效快速为管理原则,导致在评定标准制定上偏重易于统计的量化评价,在评定过程中采用实施难度小的量化考核,对于真正能全方位考核教师综合能力的质性评价却弃之不用,从而使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失去其应然作用,甚至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要想扭转目前的局面,关键是职称评定决策权的转移——将原来的行政主导转变为由同行专家全权负责教师职称评定各项工作的模式,以严格而专业的标准遴选评定专家,再由专家负责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和评定工作的实施等。以此运作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才能给教师以更专业、贴切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