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银行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宏观金融稳定——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h】

“商业银行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宏观金融稳定——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总结

3 影子银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3.1.1 影子银行产生原因

3.1.2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特点

3.2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经营现状分析

3.2.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3.2.2 委托贷款业务

3.2.3 同业代付

3.2.4 信贷资产证券化

4 影子银行对宏观金融稳定作用机制

4.1 影子银行与经济增长

4.1.1 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4.1.2 最大化投资的效率

4.1.3 优化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4.2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5 影子银行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5.2 数据处理

5.2.I数据的初步处理

5.2.2 平稳性检验

5.3 SVAR模型估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5.4.2 方差分解结果分析

6 结论

6.1 影子银行会推动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

6.2 影子银行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3 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促使我国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7 政策建议

7.1 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

7.2 修订货币供应量计量框架

7.3 加入功能监管模式

7.4 加强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数据库建设

7.5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7年,影子银行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首次提出。国际上所定义的广义的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证券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指不同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体系但是能执行核心业务的信用创造能力的业务,并且游离于银行系统一般审慎监管体系之外,通过特殊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完成信用、流动性、存贷期限转换等的信用中介体系。从影子银行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子银行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近些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从好的方面来看,影子银行使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运作及盈利模式发生转变,提高了投资率和收益率;然而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也不可避免的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如何使影子银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它所带来的风险,这对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以及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全国商业银行剔除了季度影响因素之后的2007年1月到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影子银行体系规模施加给各宏观经济关键变量的冲击进行分析其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图最终得出结论: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增长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并且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金融风险,加快通货膨胀速度,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本文在理论以及实证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