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痛感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研究
【6h】

痛感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2 从“痛感”的价值谈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

第一章 “暴力化倾向”的艺术表述类型及产生背景

1 本文所涉及概念阐述及关联

1.1 “暴力”及“暴力化倾向”的相关概念

1.2 “暴力”与“痛感”的相关概念

1.3 艺术创作中“暴力化倾向”的萌发

2 艺术创作中“暴力化倾向”的多种艺术表达

2.1 影视中的“暴力”美学探索

2.2 文学对残酷现实的暴力化叙事

2.3 暴力在虚拟空间中的“交互体验”

2.4 行为艺术中的施暴与自虐表演

2.5 架上绘画对暴力与痛感的淡然直陈

3.2 “暴力化倾向”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情境的“镜像”

3.3 力比多与集体无意识是“暴力化倾向”的创作的内在因素

3.4 艺术家“暴力化倾向”的艺术创作是介入社会现实的意识觉醒

第二章 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产生“痛感”的感官体验

1.2 “嗜痛”——钟情于血腥昧的刺激

2 从感官刺激到自我的伤害感受

2.1 精神创伤的视觉捕捉——对“痛感”的敏感发掘

2.2 直面暴力化倾向艺术创作产生的刺痛

2.3 竭斯底里的“暴力”——“痛感”的酣畅宣泄

第三章 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所引发的“痛”的心理感知

1.1 自我的“痛点”审视——痛感的“共情”体验

1.2 苦痛与体验

1.3 麻木——对暴力感知能力的消蚀与泯灭

2 “痛感”的延伸

2.1 隐痛,后知后觉的本真体悟

2.2 暴力背后的精神空虚

第四章 “痛感”引申的社会意义

1.1 对“暴力”的冷眼旁观

1.2 对真实暴力的抵触与拒绝

2 痛感与现世的救赎

2.1 “暴力”的警示下,保持对社会的“痛感”

2.2 对苦难的超越——“痛感”激发改变现实的行为

2.3 由艺术中痛感回归至社会现实的温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反审美及中心主义等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刺激的过程中、以及消费主义的袭来和大众审美文化趣味的催生下,“暴力化倾向”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艺术家在对“暴力”这一主题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力求独特与创新,渴望自己的作品有独到之处,并且可以有别于主流审美,于是开始试图着力于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区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传统审美的区别,在自我的艺术追求与传统审美发生冲击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自己的艺术理想。
  自中国当代艺术伊始,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就不再单纯置于“艺术语言”本身,转而进入到一个自我追问的过程,对问题的思辨意识以及观念意识的变化进行反复考量、对所处社会的现实境况以及对自我存在的价值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都成为了艺术创作中新的焦点。西方艺术的艺术语言,产业运作,思维逻辑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发展提供了更多启发。中国当代暴力化倾向的艺术作品因自身不同的表达方式一直有着不同的被解读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的存在必然是当代艺术发展中一个不可规避的现象,伴随国内外观念意识的发展以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对其产生了新的不同影响,大众文化审美趣味的转变等多重因素的的促使下,都为当代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的艺术作品蔚然成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发展环境。
  “痛感”在悲剧审美活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美痛感对深化具有悲剧色彩的“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的审美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宗旨在于讨论当代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痛感”的价值意义。文章主要分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通过概念指涉、暴力化倾向的艺术创作的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其所受影响因素这三点的梳理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经历、暴力化倾向的艺术创作及痛感联系在一起;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将暴力化倾向艺术作品产生“痛感”的价值从感官体验、心理感知、社会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类解读。
  整篇文章中笔者将暴力化倾向的艺术作品与痛感感受价值紧密相联,结合当代艺术发展背景,及笔者自身创作经验认为:艺术中的暴力不仅仅是表现暴力的情节与画面,有些作品虽涉及到了暴力、血腥、淫秽的形式范畴,但并不是简单提倡这些,其目的还是让观众在震惊之后,思考导致类似现象的深层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