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醒世姻缘传》研究
【6h】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醒世姻缘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研究

1.2.2 《醒世姻缘传》的版本研究

1.2.3 《醒世姻缘传》的语言研究

1.3 《醒世姻缘传》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方法

1.5 语料说明

第二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社会的语言生活

2.1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时代性

2.1.1 从语言文字避讳看作品的时代性

2.1.2 从词汇的潜与显看作品的时代性

2.1.3 从语法看作品的时代性

2.2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地域性

2.2.1 方言类词汇的地域性

2.2.2 地名类词汇的地域性

2.2.3 饮食类词汇的地域性

2.2.4 服饰类词汇的地域性

2.3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社会性

2.3.1 从民俗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2 从信仰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3 从节气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4 从俗语詈语看作品的社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语言应用的阶层变异

3.1 明清时期的社会阶级分层

3.1.1 《醒世姻缘传》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态度

3.1.2 《醒世姻缘传》中的社会阶级分层

3.1.3 《醒世姻缘传》的职官体系

3.2 社会阶层与词汇、语法的变异

3.2.1 阶层差异与词汇的选择

3.2.2 阶层差异与句法、语用的变异

3.3 阶层与语言的不同步性

3.3.1 不同步性概说

3.3.2 《醒世姻缘传》中的不同步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语言应用的性别变异

4.1 语言的性别变异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4.1.1 语言的性别变异概说

4.1.2 语言性别变异的原因

4.1.3 女性语言变异例析

4.2 女性语言变异与詈词性别歧视

4.2.1 女性语言的变异

4.2.2 詈语与性别歧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行业语言应用

5.1 明清社会的行业用语

5.1.1 行业语言概说

5.1.2 明清以来的行业用语

5.1.3 《醒世姻缘传》与天下百工

5.2 《醒世姻缘传》的行业词汇

5.2.1 行政司法词汇

5.2.2 工商行业词汇

5.2.3 宗教信仰词汇

5.2.4 戏曲行业词汇

5.2.5 科举教育词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称谓词汇的社会性

6.1.2 亲属称谓与势位

6.2 表敬称谓

6.2.1 与职业有关的尊称

6.2.2 与官职有关的尊谓

6.2.3 与势位有关的尊称

6.3 詈称称谓

6.3.1 与性别有关的詈称

6.3.2 与动物相关的詈称

6.3.3 与身份有关的詈称

6.3.4 与妖魔鬼怪相关的詈称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部长篇百回世情巨著,《醒世姻缘传》成书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肩负着白话小说发展中的过渡重任,在白话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或许就文学性而言《醒》难以匹敌四大名著,但《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进行了真实的方言创作,其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口语的基本面貌和社会时代特征。对于研究者来说,无论是借其研究语言,还是研究当时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语料和史料价值,是研究明清语言与社会的富矿。《醒》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白话口语小说,在先天上就与社会语言学具有深度的契合性。在社会语言学理论下对《醒》进行专题研究,是符合研究规律的,且学术界对《醒》的研究虽也不短,但至今仍然没有一部专题性《醒》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本文主要以《醒》的词汇研究为依托,在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研究明清时期的山东方言。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醒》进行专题性研究,通过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来研究当时的语言状况。本文着重分析了以下内容:
  在绪论部分,本文概述历代学者对《醒》的研究情况,介绍《醒》的作者、版本以及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随后介绍本文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方法。
  正文部分讨论了《醒》在语言上所反映出的时代性、地域性及社会性。首先本文考察《酲》的时代特点,考查了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感的语言文字避讳案例,以及词汇、语法现象所反映出的时代特色;其次我们从方言词汇、地名词汇、饮食词汇以及服饰词汇等方面,考察了《醒》的地域特色。最后我们从当时的民俗词汇,信仰词汇、谚语及詈语的情况考察了《醒》的社会性。《醒》中的种种语言现象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语言应用打开了一扇窗口。
  接着本文讨论了语言与阶层的共变现象,分析了不同阶层属性的人们在语言应用上的不同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醒》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级分层,然后对具代表性的职官体系进行简要的阶层分析。其次本文讨论了词汇、语法随社会阶层而变异的现象。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词汇、句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语用上也有明显差异。最后本文分析了导致阶层语言形式的不同步性的变量,在这种不同步性的理论下,讨论了一些《醒》中的阶层语言与标准语言不一致的情况。
  在语言与性别变异中,本文研究了《醒》中的语言与性别的共变情况。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了什么是语言与性别的共变,然后分析了语言因性别而变异的原因,并以主要女性素姐为例,对典型人物语言进行了解析。其次本文分析了当时整个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状况,并讨论了多数女性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最后本文对与女性密切相关的性别歧视类詈词进行归类分析。
  在语言与行业关系上,本文考察了《醒》的语言与行业的共变关系。行业常常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应用,行业语言也成为从业者职业身份的“言语标记”。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了什么是语言与行业的共变,分析了明清以来的行业用语以及行业分工。然后分析了《醒》中社会行业分工状况,并将之分为行政、工商、宗教、戏曲及科举等五个大类,对《醒》中的行业词汇进行了描绘与勾勒。
  最后本文考察了《醒》中的语言与称谓的关系。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或别的方面关系,如社会身份、地位、权势、职业和性别等等而得名的称呼语,它与社会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醒》中的各种称谓为研究对象,将《醒》中的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官职称谓、性别称谓以及詈称称谓四个大类。从汉语史的角度分析其得名与流变,并以统计分析的方式确定这些称谓在《醒》所处的历史时期的主要形式,最后分析其背后社会文化内涵。
  总的看来,人们对《醒》的研究还远未达到《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的程度,对《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仍然大有可为。本文的研究是跨学科交叉型的,体现汉语史与社会语言学理论的结合;材料是历史的,以《醒》为主,并结合其它的明清近代白话小说;视角是的全方位的,既有微观词汇研究,也有宏观语言面貌概述。研究的方法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既有本体的静态描写,也有历时的流变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明清时期特定地域方言面貌,并能给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民俗学等交叉学科以语言实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