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梦乌托邦:麦尔维尔波利尼西亚三部曲研究
【6h】

寻梦乌托邦:麦尔维尔波利尼西亚三部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麦尔维尔及其波利尼西亚三部曲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西方文学中的鸟托邦思想渊源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泰比》:发现原始乌托邦

第一节 泰比山谷——地上的天堂

一、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丰硕的物产资源

三、未堕落的人类先祖

第二节 “高贵的野蛮人”

一、身份上的高贵

二、身体上的高贵

三、品质上的高贵

第三节 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状态

一、人人平等与财产共有

二、物质资料的平均分配与节约利用

三、自由、博爱和幸福的生活

第二章 《奥穆》:见证原始乌托邦的覆灭

第一节 西方文明对原始海岛的介入

一、经济上的介入

二、宗教上的介入

三、政治上的介入

第二节 去乌托邦化的原始海岛

一、高贵野蛮人的堕落

二、塔希提民族文化的丧失

三、原始乌托邦社会的崩塌

第三章 《玛迪》:文明社会没有乌托邦

第一节 伊勒——乌托邦的象征

第二节 封建文明社会没有“伊勒”

一、波利尼西亚文明社会没有“伊勒”

二、亚洲文明社会没有“伊勒”

第三节 传统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伊勒”

一、对外扩张和殖民统治

二、贵族阶级的专制统治

三、宗教组织与机构的腐败

四、大革命的血腥与暴力

第四节 新型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伊勒”

一、维凡萨的自我膨胀

二、维凡萨的蓄奴制

第四章 麦尔维尔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愿景

第一节 个体修为是重建乌托邦的基础

一、追求自然

二、树立健康的是非观

三、养成良好的教养

四、保持信仰

五、树立博爱意识

第二节 制度的改良是重建乌托邦的保障

一、建立公有制

二、实行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三、施行宗教自由政策

四、建立平等友好的对外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界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作品技巧精湛、主题多样、意蕴深刻、视野广博,时刻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表现出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他的三部以波利尼西亚航海经历为素材的自传体小说(《泰比》、《奥穆》、《玛迪》)将美国海洋文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是海洋历险与精神追求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对现实的批判和人性的反思。
  国外对麦尔维尔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一开始的传记性研究,到今天的多视角、多领域研究,学界对他的关注越来越多,涉及的话题较广,也比较深入。学者们运用了各种当代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原型批评、象征主义、殖民主义、精神分析、生态批评、读者反应等,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涉及的主题包括殖民、宗教、政治、社会、哲学、生态、文化、身份、心理等问题。近年来麦尔维尔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趋势,其小说中的视觉艺术和交换模式等绘画艺术学和经济学的问题被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中国学者对麦尔维尔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研究热潮主要发生在近三十年,学者们以不同视角和理论对麦尔维尔及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涵盖叙事手法、人性、生态、身份、文化、政治、心理、哲学、创伤、伦理等话题,研究趋势从自传和历史转向了艺术和社会文化层面,更有人开始涉足麦尔维尔诗歌研究,可见中国学者对麦尔维尔研究做了巨大而不懈的努力。不过,中国学者对麦尔维尔三部曲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代表成果是杨金才教授的专著《赫尔曼·麦尔维尔和帝国主义——麦尔维尔波利尼西亚三部曲文化批评》。
  对三部曲的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角度与麦尔维尔其它作品研究大致相似,而且多半将三部作品分开研究。对三部曲中乌托邦主题,国外学者有少量提及,但研究只针对单个作品《泰比》展开。本文作者在研究麦尔维尔的三部曲时,注意到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物理空间上来看,三部曲都记录了主人公的海岛经历。虽然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名字不同,但他们的海岛经历存在着逻辑关联,在最后一部作品《玛迪》中,主人公塔吉对完美国度的找寻说明在身体冒险的同时,主人公也在进行精神探寻,在寻找乌托邦。在第一部作品《泰比》中,主人公托莫在马克萨斯群岛的泰比山谷发现了一个原始乌托邦的社会;在第二部作品《奥穆》中主人公保罗在社会群岛见证了塔希提原始乌托邦的覆灭;而第三部作品《玛迪》则以寓言的方式反思文明社会的弊端与问题,让读者得出“文明社会没有乌托邦”的结论。本论文将三部曲看作一个整体,以“寻梦乌托邦”为脉络,揭示出作家对人类现存世界的关注与担忧,及其意图在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愿景。
  本论文共六个部分,除了引言和结语,中间四牵是论文的主体。
  引言简要介绍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他的波利尼西亚三部曲,综述麦尔维尔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乌托邦概念的演变,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旨在论证《泰比》呈现的社会是麦尔维尔心目中的原始乌托邦。该章以西方文学中的乌托邦形象为参照系,从泰比山谷伊甸园般的自然环境、泰比人“高贵野蛮人”的形象、及其原始共产主义生活状态三个方面,说明该小说记录了主人公托莫的原始乌托邦发现之旅,折射出麦尔维尔对已失乐园的向往。
  第二章讨论《奥穆》展现的原始乌托邦的覆灭,指出因为西方文明的介入,以塔希提为代表的原始乌托邦不可避免地被去乌托邦化。在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各国打着“文明化”的幌子进入塔希提岛,对该地区从经济、政治和宗教方面进行了殖民统治,致使塔希提人道德堕落、塔希提的民族文化丧失,最终导致塔希提原始乌托邦社会崩塌。本文作者认为,《奥穆》与《泰比》形成反差,从反面折射出麦尔维尔心目中的乌托邦世界,同时揭示出文明对原始乌托邦的破坏作用。
  第三章解读《玛迪》这部关于文明社会的寓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一改前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用隐喻的方式讽刺了文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和科学上的荒谬与腐败,传递出“文明世界没有乌托邦”的观点,揭示了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文明化过程中人性的缺失、人与人等级的差异和统治阶级的暴政,反映出作家希望治理弊端、改良社会、重建乌托邦的愿望。
  在分别研究了三部小说后,第四章综观三部曲,结合其它有关作家的文献,诠释麦尔维尔意图在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愿景。身为文明社会的一份子,麦尔维尔一方面目睹了文明对原始乌托邦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也清楚地意识到文明的进程不可逆转,人类社会不可能恢复到原始社会状态。然而,他仍然梦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而且这个理想社会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一个世外桃源,而是对现有文明社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从波利尼西亚三部曲和其它有关作家的文献可以看出,麦尔维尔关于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设想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个人修为和社会制度改良。他认为,社会成员的个人修为是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基础,要求人们追求自然、树立健康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教养、保持信仰和树立博爱意识,克服人性的恶,发扬人性的善。同时,社会制度的改良是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保障,要求实行公有制、实行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其它国家和民族。
  结语部分总结前文的论述,重申前文的主要观点。通过研究,本文作者揭示了麦尔维尔三部曲的逻辑关联,即对乌托邦的找寻,《泰比》展现了作家向往的原始乌托邦,《奥穆》揭露了文明对原始乌托邦的破坏,《玛迪》进一步剖析文明社会,说明其与乌托邦相左的种种问题,而三部曲又一起蕴含了作家期望在文明社会重建乌托邦的愿景,折射出作家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