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螳螂拳发展研究
【6h】

山东螳螂拳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依据

1.1.1 中华传统武术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

1.1.2 申遗背景下中华武术传承发展迫在眉睫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关于传统武术的研究与阐释

1.3.2 关于螳螂拳起源的研究

1.3.3 关于螳螂拳发展历程的研究

1.3.4 关于螳螂拳传播策略的研究

1.3.5 国外有关螳螂拳史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山东螳螂拳的起源及流派繁衍

2.1 山东螳螂拳的起源

2.2 山东螳螂拳的流派繁衍

2.2.1 “螳螂打”的早期传播

2.2.2 螳螂拳套路形成阶段

2.2.3 螳螂拳流派的分化阶段

3 近代以来山东螳螂拳的传承概况与发展历程

3.1 山东螳螂拳在国内的传承

3.1.1 梅花螳螂拳的传承

3.1.2 太极螳螂拳的传承

3.1.3 七星螳螂拳的传承

3.1.4 六合螳螂拳的传承

3.2 山东螳螂拳在海外的传承

4 山东螳螂拳的技术特征分析

4.1 螳螂拳的身型与身法

4.1.1 对头、颈部的要求

4.1.2 对上肢部的要求

4.1.3 对躯干的要求

4.1.4 对下肢的要求

4.1.5 对身法的要求

4.2 螳螂拳的手型与手法

4.2.1 手型

4.2.2 手法

4.3 螳螂拳的步型与步法

4.3.1 步型

4.3.2 步法

5 山东螳螂拳的价值分析

5.1 技击与健身价值

5.2 审美价值

5.3 精神价值

6 山东螳螂拳的发展现状及推广策略

6.1 发展现状及困境

6.1.1 推广与普及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6.1.2 认同感与参与度不高

6.1.3 专业或高规格师资缺乏

6.2 传承螳螂拳的应对策略

6.2.1 进一步挖掘螳螂拳的文化内涵,促进科学化与现代化

6.2.2 争取政府的支持,促进赛事化与产业化

6.2.3 创新传播内容与方式,促进大众化与国际化

6.2.4 加强对螳螂拳继承人的培养,促进传承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7 结论

7.2 螳螂拳的传播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7.3 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传统武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在世世代代发展历程中,与强敌和自然英勇抗争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千百年来时空更迭的社会激荡中积累沉淀的文化瑰宝,向来以博大精深闻名于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植入,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日趋多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的民族传统武术也随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螳螂拳作为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拳种,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也是中华武术传承与发展的见证。顾名思义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的中国象形拳术,它是一种特点突出、风格别致的拳种,自成一体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与流传于青岛与淄博地区的孙膑拳、潍坊的四通捶拳、济宁地区的文圣拳一起被列为山东省四大著名拳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也把螳螂拳列为系统研究和重点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螳螂拳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传承中汇聚众家之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世界武术文化的交流,以及在个人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研习螳螂拳的武术家们和武术爱好者们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螳螂拳的特点与自身修炼的体会,逐渐使之发扬光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特点,主要有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七星螳螂(罗汉螳螂)与六合螳螂(马猴螳螂)等。
  本研究在查阅与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与历史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山东螳螂拳的发源地进行了调查研究,追溯了山东螳螂拳的历史源流与传承历程,通过请教螳螂拳传承者与研习者,考察了螳螂拳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现实境况分析了当前影响山东螳螂拳发展与传播的诸多因素与困境所在,进而提出新时代推动山东螳螂拳发展的策略与逻辑进路。基于对相关内容的合理分析后,本研究认为:
  1、武术发展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螳螂拳,深深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影响。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齐鲁人民热爱体育的健康基因,中国兵家、道家、儒家等优秀传统文化也对螳螂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体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的生活智慧与传统文化,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魅力。
  2、螳螂拳的产生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武术拳种来说,螳螂拳的产生于发展虽然相对较晚,自产生之后,山东螳螂拳不断从其他优秀拳种中吸收优秀理论,从而使其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并壮大。山东螳螂拳在其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受到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加快其发展是研习者与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3、山东螳螂拳自产生以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普通群众以强身健体为诉求的日常研练,至中华民族遭遇危机时奋起保家卫国功能的重大凸显,其作用与功能都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山东入侵的扩大化,齐鲁武术界积极倡导武术救国,军民多习武强身以抗击侵略者与保家卫国,由此山东武术在拳种上有了新的发展,螳螂拳在这一期间得到快速传播。
  4、在文化竞争激烈的今天,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与拓宽传播的渠道。面对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再次碰撞与交融,螳螂拳逐渐由山东传至国内各地,并走出国门传播到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迁,与其他拳种一样,螳螂拳的发展也遇到了传承发展的困境,如文化性与民族性流失、群众基础逐渐薄弱、生存发展空间逐渐狭窄等,因此,螳螂拳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形式还是在手段上都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其吸引力与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健康发展,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发展,特别是引导青山年继续弘扬体育精神,积极参加螳螂拳等体育健身运动,使根植于中华文化大地上的民族体育之花,助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风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