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性别视角下民国新女性婚恋观研究——以《妇女杂志》(1920-1925)为例
【6h】

社会性别视角下民国新女性婚恋观研究——以《妇女杂志》(1920-1925)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妇女杂志》的研究

(二)婚恋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案

(一)论文结构

(二)拟采取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妇女杂志》概述

第一节 《妇女杂志》创刊背景

第二节 《妇女杂志》的发展历程及其宗旨演变

(一)《妇女杂志》发展历程

(二)《妇女杂志》的宗旨演变

第三节 编辑群、作者群和栏目设置

(一)编辑群

(二)作者群

(三)杂志栏目的形式与内容设置

第四节 《妇女杂志》的读者与影响

第二章 自我期待:《妇女杂志》中民国新女性的婚恋观

第一节 创刊前女性的传统婚恋观

(一)女性的身份地位

(二)女性婚恋的人格特征

(三)女性婚恋中的标准形象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中民国新女性的婚恋观

(一)积极的婚恋观

(二)消极的婚恋观

第三节 民国新女性婚恋观演变的原因分析

(一)国外婚恋自由思想的引进和传播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三)社会舆论逐渐的宽容

(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五)转型时期的新旧观念冲突

第三章 男性期待:《妇女杂志》中民国男性倡导的新婚恋观

第一节 《妇女杂志》创刊前男性倡导的女性婚恋观

(一)贞操节烈的推崇

(二)女助于内的角色要求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中民国男性倡导的新女性婚恋观

(一)批判旧婚姻家庭

(二)倡导新性道德

(三)鼓励新女性婚恋自由

(四)男性对“新女性”的家庭期待

第三节 民国男性倡导的新女性婚恋观演变的原因分析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二)中国近代化之使然

(三)传统男权观念的潜伏

第四章 民国两性在女性婚恋观上的差异分析及其影响

第一节 民国两性在女性婚恋问题上的具体差异

(一)离婚再婚事件分析

(二)新女性婚恋观中思想与行动的错位

第二节 民国两性在女性婚恋观问题上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社会性别制度

(二)传统家长制的威权心理

(三)社会深层机制与缘由

第三节 民国女性婚恋观演变的社会影响

(一)女性从“无我”到“有我”的觉醒

(二)促进两性关系的调整

(三)推进婚姻改革与家庭改制

(四)推进女性解放潮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妇女杂志》作为商务印书馆在1915年创办的女性刊物,一方面有着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追求,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文化建设的使命。它记录着民国初期女性生活变迁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该杂志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新式婚恋观,对民国时期新女性有着重大的启蒙作用。新女性是指民国时期新智识中掺杂着旧传统、新思想中混有旧观念、独立却带有依附性的女性。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妇女杂志》的创刊背景及杂志的宗旨,梳理杂志十七年历程里内容、形式的变化及主编的更迭,剖析杂志的读者影响和传播的思想观念。第二部分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杂志反映出来的民国女性在婚恋问题上的追求。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背景都会对婚恋观念产生影响,追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并做了女性婚恋观新旧对比分析和原因剖析。第三部分从男性视角出发,探讨民国时期男性如何看待女性婚恋问题。追溯中国男性对女性婚恋的传统态度,中国历来是男权社会,考察男性看待女性婚恋的态度以及民国男性对女性婚恋观的看法及演变,并分析男性看法演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两性视角出发,通过对郑振埙离婚事件的研究,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对待女性婚恋问题的差异,结合社会背景,从性别的二元对立与社会深层机制来深究性别差异背后的原因,进而分析女性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女性本身、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交织使民初时期的新女性婚恋观有着复杂的面相。新女性虽然接受了新式婚恋观,但其传统思想观念并未根除,很多女性死在了追求自由婚恋和传统牢笼的岔路口;在传统社会性别制度下,新女性很难实现自我解放。男性在倡导新婚恋观的幌子下企图建立新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性别秩序,新婚恋观念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对女性的想象和塑造,并未从女性现实处境出发考虑,因此并不能引导女性走向解放,民国女性并不能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她们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强化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慢慢寻求解放之路。总之,女性的婚恋解放是充满荆棘且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的。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下,从男女平等的角度而不从男权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刊物内容,把男性作为一个比较变量介入,以突出女性在恋爱、婚姻问题中的地位和能动作用。从报刊中男女思想的对比分析,男性倡导的思想与其行动的错位,新女性从看似被动实则是用行动去“发声”,努力构建自己的话语空间,探究女性在自我解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婚恋问题来更真实的还原民国女性群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