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作化时期“超支户”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效应——以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合作化口述调查为例
【6h】

合作化时期“超支户”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效应——以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合作化口述调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意识

二、研究现状及理论综述

(一)“超支户”概念和性质研究

(三)“超支户”产生机制与原因探讨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历史底色与背景介绍

第二章 “超支户”生成机制:从国家治理到生存伦理

一、分配制度与财富支配原则

(一)取消土地入股:“统一交公,多少不作价”

(二)工分体制规定:“多劳多得,看家里劳力了”

(三)平均分配原则:“按人头分配,按户分配”

二、顶层设计及国家治理逻辑

(一)国家与农民关系构建:“权威—服从”双向互动考虑

(二)基层组织设计与塑造: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活动

(三)宏观治理与维稳逻辑:稳定政权与刺激生产

三、家户延续与生存伦理需求

(一)生存第一的基本需求与保障:“挨饿没钱,先保住命”

(二)生产组织对成员的责任驱使:“自己的队员要多照顾帮助”

(三)乡土社会熟人关系的伦理推动:“大家伙都是邻里邻居的”

四、小结

第三章 合作化时期“超支户”实践效应

(一)解“饥肠辘辘”之困:“起码一家子人饿不死了”

(二)救“老弱病残”之急:“我们这种不中用的人也能活下去”

(三)消“人多粮少”之窘:“分到手里本来寥寥的,不借昨活”

二、“激发劳作”与激励效应

(一)欠债还钱的债务传统:“要把钱还上才能踏实过日子”

(二)主动积极的自觉感念:“生产队这么帮我们家,只能加倍认真干活”

(三)矛盾消解与缩小贫富之差:“不被饿死,就不会抢破头争闹了。”

三、“弱者武器”与道义经济

(一)欠债不还耍无赖:“没钱还能拿我有什么办法”

(二)过度生育钻空子:“多添几口人能多分点粮食”

(三)公私淡化浅界限:“没钱朝队里面借就行了,队里的就是大家的。”

四、小结

第四章 总结

二、生存政治是催生“超支户”合理化的重要因素

三、道义经济与弱者武器是超支实践负效应产生的重要根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合作化运动在基层农村社会的现实操作和运行过程中,恢复生产与农业发展成为国家与政府稳定秩序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贫农群体为维持生计而不得不产生超支行为,并且随着合作化的进一步开展,到人民公社期间超支现象愈发普遍化、平常化,为此针对超支的基本操作与存在机理,以及这一现象对于当时的社会生产与国家宏观治理的作用,都是值得深刻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6位合作化当事人口述为依据,以个案访谈为基础,再现了中国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生产运动中农民的思维动态与行为细节,深入探讨在特殊历史节点中,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与生存机制。笔者通过针对性研究与探索,将文章重点放在合作化过程中的超支现象上,再现“超支户”群体在集体化生产活动中的生成根源;以及在具体的农村实践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分析和研究了超支行为在面对国家宏观治理的政治设想与传统乡村伦理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文章认为:超支户群体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产生的独特现象,是建国初期恢复农业生产运动过程中的产物,笔者在本文中着重阐述超支现象在国家政权层面,在基层乡村治理环节,在农民个体生存方面所需要存在的机制与逻辑,针对此笔者认为,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分配制度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奠定了其产生基础,农民群体求生需求催生了超支的现实需要,乡村伦理的沿袭营造了超支存在的人文环境。并且通过史料记载和当事人回忆等调研手段,深入发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超支的存在和盛行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正负作用,笔者认为一方面超支对于贫困农户来说起到困境缓解和生计维系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过程中所产生的的“道义经济”与“弱者武器”的掣肘同样不容忽视,意外结果产生的根源也是本文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因此应从历史辩证角度看待理想政策与现实意外之间的张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