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洞庭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湖南南县为例
【6h】

洞庭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湖南南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研究动态

1.1.1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

1.1.2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内容

1.1.3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意义

1.2研究区域的选择

1.2.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区域范围的选择

1.2.3研究方法和内容

1.2.4本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2南县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自然条件概述

2.1.1地形地貌

2.1.2气候资源

2.1.3淡水资源

2.1.4林木资源

2.1.5自然灾害

2.2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3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土地利用现状

3.1.1耕地利用现状

3.1.2园地利用现状

3.1.3林地利用现状

3.1.4牧草地利用现状

3.1.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利用现状

3.1.6交通用地利用现状

3.1.7水域利用现状

3.1.8未利用地利用现状

3.2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

3.2.1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3.2.2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和水域占绝对优势

3.2.3土地适宜性广,土地综合利用好

3.2.4土地利用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4南县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4.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4.1.1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4.1.2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4.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4.4景观结构动态变化

4.4.1景观偏离度

4.4.2景观类型多样性

4.4.3景观优势度

4.4.4景观均匀度

4.5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4.5.1人口因素

4.5.2经济发展因素

4.5.3政策因素

5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5.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5.1.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5.1.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5.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5.1.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5.2南县土地资源利用的非持续性特征分析

5.2.1用地缺乏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不合理

5.2.2用地结构单一,土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5.2.3土地重用轻养,耕地质量下降

5.2.4土地浪费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5.2.5农用地经济效益低,土地抛荒现象普遍

5.3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5.3.1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

5.3.2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4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

5.4.1大力种植耐涝农作物

5.4.2避开洪涝高峰期,科学选育水稻品种

5.4.3利用渍水低洼田,发展特种水产业

5.4.4利用冬、春土地资源,开发冬季农业

5.4.5利用棉田前期光热资源,推广间、套、复种多熟技术

5.5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5.5.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5.5.2加强用地管理,深化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

5.5.3优化农业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5.5.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洪涝渍害

5.5.5综合防治土地污染,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5.5.6发挥水面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最显著的方面,它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同时又对全球环境的改变有着直接的作用,因而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通过对区域性案例的分析,总结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建立起合理的区域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这种县级尺度上的区域性案例研究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区域信息。 湖南南县地处洞庭湖平原西北部,作为南方水陆交错的典型代表,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等驱动因素,近年来该县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尤其是洪涝灾害频繁,成为南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该研究首先以乡镇为单元,采用历年的土地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然后从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入手,应用数理统计及相关模型,全面分析了1983-2003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程度变化、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南县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并对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进行了设计,最后提出了南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文章得出以下有意义的结论: (1)1983-2003年的20年间,南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园地,其次是牧草地和林地,再次是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和耕地,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最小。除园地、水域和交通用地有所增加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数量的减少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是最大的。 (2)1983-2003年的20年间,南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小于零,全县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 (3)1983-2003年的20年间,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南县景观偏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4)南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人口、经济和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