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研究——对浙江省嘉兴市塘汇街道的实证调查
【6h】

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研究——对浙江省嘉兴市塘汇街道的实证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1.2.2研究的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社会网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1.3.2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方法及其测度

1.3.3社会支持网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3.4对社会支持网研究的评价

2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

2.1.1理论依据

2.1.2研究假设

2.2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2.2.1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研究思路

2.2.3研究的技术路线

2.3研究方法

2.3.1资料的收集

2.3.2资料的分析

2.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可行性

2.4.1研究的创新之处

2.4.2研究的可行性

3调查地概况

3.1塘汇街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3.2样本特征

3.3社会支持网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操作化

4失地农民的情感支持网

4.1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一般特征

4.1.1结构特征

4.1.2情感支持网的关系构成

4.1.3情感支持网的紧密程度

4.2分析与讨论

4.2.1家庭—情感寄托的第一场所

4.2.2朋友—情感寄托的补偿机制

4.2.3小结

5失地农民的财务支持网

5.1失地农民财务支持网的一般特征

5.1.1结构特征

5.1.2财务支持网的网络关系构成

5.1.3财务支持网的紧密程度

5.2分析与讨论

5.2.1人情互惠—财务支持网交往的基本准则

5.2.2理性选择—财务支持网交往的基本理念

5.2.3社区归属——财务支持网交往的基本归宿

5.2.4 小结

6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网

6.1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6.2失地农民就业支持网的一般特征

6.2.1结构特征

6.2.2就业支持网的网络关系构成

6.2.3就业支持网的紧密程度

6.3分析与讨论

6.3.1网络的扩张与延伸—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手段

6.3.2资源的获得与付出—失地农民就业的内在机理

6.3.3政府与社区——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载体

7结语

7.1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7.2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发展的趋势

7.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被迫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从而迅速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本研究以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浙江省嘉兴市塘汇街道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研究集中探讨了失地农民的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和就业支持网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情感支持网的分析得出家庭是失地农民情感寄托的第一场所,朋友起到了其情感寄托补偿机制的作用;通过对财务支持网的研究得出人情互惠是失地农民在实际交往中遵循的基本准则,理性选择是其实际交往的基本理念,社区归属是其交往的基本归宿;通过对就业支持网的研究得出利用网络的扩张与延伸获取就业信息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手段,而资源获得与付出的均衡是其就业交往的内在机理,政府与社区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载体。通过对三个支持网的综合,本研究认为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已逐渐由封闭型向半开放型转变并兼具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双重特性。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出发点、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调查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简要介绍、对样本基本特征的描述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操作化; 第四至第六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分别描述了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就业支持网的一般特征,包括各个支持网的网络规模、趋同性、异质性、关系构成以及紧密度。同时,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对各个支持网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第七部分,在概括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预测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的发展趋势,即交往对象日益拓展、交往行为日益理性、交往过程日益注重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