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省农村合作医疗问题调查研究
【6h】

广东省农村合作医疗问题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理论研究

1.3.2 实证研究

1.4 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本研究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理论视角

1.5.1 农民健康权理论

1.5.2 利益和利益机制理论

1.5.3 平等生存权和平等发展权理论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述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

2.1.1 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概念

2.1.2 新农合的概念

2.2 我国合作医疗的发展过程与启示

2.2.1 我国合作医疗的发展过程

2.2.2 传统合作医疗的发展过程的启示

2.3 实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3.1 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多重属性

2.3.2 农村医疗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失灵

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2.4.1 政府肩负起了提供农村公共卫生的责任

2.4.2 农民对新农合的认可度在提高

2.4.3 新农合确实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2.4.4 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探索了不同的补偿模式

2.4.5 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探索了管理上的制度建设

2.5 新农合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2.5.1 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不高

2.5.2 新农合还未形成稳定的筹资机制

2.5.3 新农合的管理能力有待增强

2.5.4 新农合的监督力度不够

2.5.5 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仍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6.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主体的问题

2.6.2 乡村政治基础问题

3 广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3.1.1 顺德区医疗卫生背景情况

3.1.2 顺德特色的门诊合作医疗介绍

3.2 取样数据列表与分析

3.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3.2.2 村民参加新农合和门诊合作医疗的情况

3.3 调查地开展新农合状况

3.4 广东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特点

3.4.1 广东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简要概况

3.4.2 广东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3.4.3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4 国外农村医疗情况与经验借鉴

4.1 外国农村医疗情况分析

4.1.1 发达国家的情况

4.1.2 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情况

4.1.3 各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体系比较

4.2 国内外对比与可借鉴的经验

4.2.1 政府财政支持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前提

4.2.2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2.3 适时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功的保证

5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对策研究

5.1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应注意问题

5.1.1 如何把短暂的政治行动逐步演变成长期的服务规范

5.1.2 如何用务实的态度保障农民的选择权利

5.1.3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量力而行

5.1.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监督流于形式

5.2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模式选择

5.2.1 积极完善新农合形式

5.2.2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特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

5.2.3 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新农合的实现形式

5.3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机制探讨

5.3.1 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5.3.2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5.3.3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5.3.4 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

5.3.5 建立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

5.3.6 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为“新农合”)是一个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而专门为农民设计的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安排。虽然实施的效果未必能够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构筑中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明格局而言,不失为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过渡性政治解决方案。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自产生以来,先后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辉煌、八十年代的衰退和九十年代的重建失败过程,现在又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推广。纵观其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影响其实施程度的关键是制度体系设计的合理程度与功能完善程度。因此,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农村医保问题、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仅仅是一个试点、总结和推广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借助广东省范围的分析平台,全面剖析新农合推广过程中的得失利弊,并尝试建立新农合实施纲要规范。农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严重退化和农村基层政权的严重缺位,前者使农民经济贫苦,后者使得农民政治孤立,最终导致农民成为被牺牲的阶层,“三农”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调查研究表明,即使新农合模式不折不扣实施,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新农合的设计推广属于政府行为,而医疗保险始终属于市场行为,虽然国家反复强调医疗事业的公益性,但是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却处于半市场化的状态,难以保障农村医疗的公益性,使得新农合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必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新农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加综合配套解决方案支持,特别是国家财政的配套支持。新农合的出路在于解放农民,健全农村基层政权、恢复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医疗机构的非市场化,为新农合问题的圆满解决提供配套支撑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