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6h】

半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半夏名称与基原考证

1.2 半夏的特征特性

1.2.1 半夏的植物学特征

1.2.2 半夏的生物学特性

1.3 栽培情况及资源调查

1.4 半夏真伪鉴别

1.4.1 形态特征鉴别

1.4.2 细胞学鉴别

1.4.3 分子鉴别

1.4.4 理化鉴别

1.5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半夏播前催芽试验

2.2.2 半夏薄膜覆盖试验

2.2.3 半夏催芽覆膜试验

2.2.4 半夏播种量试验

2.2.5 半夏施肥量试验

2.2.6 半夏采收期试验

2.2.7 玉米密度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催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2 盖膜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3 催芽盖膜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4 用种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5 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6 采收期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7 玉米密度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4.2.1 不同区域半夏的倒苗情况

4.2.2 半夏与农作物间套作中遮荫问题

4.2.3 半夏人工栽培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了半夏播前催芽、薄膜覆盖、播种量、施肥水平、采收时期、以及玉米密度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并覆盖地膜的栽培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半夏产量(增产约30%);最合理的用种量为120kg/667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半夏产量显著提高,当每667m2施肥水平达到N、P2O5、K2O分别为52.74kg、16.70kg、28.72kg时,半夏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0%以上);当地半夏适宜的采收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增加玉米密度虽然能够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研究得出,在催芽、盖膜、催芽盖膜、用种量、施肥水平、采收期和玉米间作密度7个试验因子中,对半夏产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施肥水平和播种量,但是在产量、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的条件下,半夏播种量以每667m2播种120kg为宜,在半夏的一个生育过程中,以每667m2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的总量分别为52.74kg、16.70kg、28.72kg为宜。播种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水平。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相关资料,提出半夏间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土壤,冬翻20-25cm;播种前用5%的草木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2小时,捞出晾干后移入大棚内或用火坑、电炕催芽15-20天,温度宜控制在20-25℃;盖膜前要先浇足水,保证土壤湿润,盖膜要做到紧、平、严;整地时每667m3施2000kg腐熟厩肥、25kg钙镁磷肥和25kg硫酸钾作为基肥。齐苗和第一次、第二次倒苗之后各追施一次肥料,每次追肥以每667m2用20kg油饼兑500kg人粪尿追施为宜。半夏的整个生育过程中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分别控制在N为52.74、P2O5为16.79、K2O为28.72kg为宜;播种量应掌握在120kg/667m2,玉米密度以40cm×50cm的株行距为宜;松土、培土宜进行3次,分别在苗齐和第1次、第2次倒苗后,先施追肥再培土。松土时用小锄头在畦面上浅锄5-8cm(以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松土后从畦沟内取碎土均匀撒于畦面,厚约1.5厘米左右;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以28-40%为宜,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要及时排水;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措施得当;采收的最佳时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枯后及时采挖。

著录项

  • 作者

    查登明;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国正;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239;
  • 关键词

    半夏; 间作玉米; 增产技术; 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