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吴茱萸挥发油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6h】

吴茱萸挥发油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吴茱萸及其同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1.1吴茱萸植物资源

1.2栽培与炮制状况

2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2.1生物碱类

2.2挥发油类

2.3其它成分

3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现状

3.1中药挥发油

3.2挥发油的提取

3.3挥发油的分离纯化

3.4挥发油分析手段

4药理作用研究

4.1挥发油的应用

4.2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吴茱萸挥发油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成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色谱条件的优化

2.2不同萃取溶剂对吴茱萸挥发油提取效果比较

2.3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2.4吴茱萸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

2.5吴茱萸挥发油的分离纯化

2.6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结构初步鉴定

3讨论

第三章吴茱萸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吴茱萸挥发油的还原能力

2.2吴茱萸挥发油清除超氧阴离子作用的结果

2.3吴茱萸挥发油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的结果

2.4吴茱萸挥发油清除H2O2作用的结果

2.5吴茱萸挥发油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2.6吴茱萸挥发油对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生成的影响

2.7对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2.8体内抗氧化效果

2.9吴茱萸挥发油乳化液乳化性和稳定性测定结果

3讨论

第四章吴茱萸挥发油抗菌实验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滤纸片法测定的抑菌实验结果

2.2精油乳化液乳化性和稳定性测定结果

3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完成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为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胃痛、腹痛、痛经及高血压等疾病。近代研究证明,其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抗缺氧等药理作用。挥发油(精油),是植物或中草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以萜类、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香料中,常以含量的高低来评价原料质量的优劣。对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提取、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吴茱萸挥发油的提取、分离、纯化 将吴茱萸挥发油纯化后,配制成溶液,应用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优化了气相色谱分离条件,进样口压力7.32psi、程序升温速率8℃/min条件下,分离效果最好。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的谱图比较,发现石油醚的提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得出各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值的RSD值<1.92%;色谱峰面积的RSD<2.3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另外,比较了同时蒸馏萃取法、超声提取法、浸泡提取法及热回流提取方法在提取效果上的差异。得出结论:同时蒸馏萃取法对吴茱萸挥发油的提取效果优于其它几种提取方法。 研究比较并优化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样品粉碎度等提取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4,提取时间10h,粉碎度为20~40目(380~830gm)时,条件最优,挥发油得率为0.31%。 2.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Kvoats保留指数法对吴茱萸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吴茱萸挥发油提取物中分离出70余种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的29种,占总含量的71%,主要是:3-蒈烯、α-蒎烯、圣亚麻三烯、4-(1-甲基乙基)-1-环己烯-1-甲醛、石竹烯、刺蕊草烯、γ-芹子烯、异喇叭烯、1,4-二戊基苯、马兜铃烯、δ-杜松烯、檀紫三烯、喇叭烯氧化物II、d-莰烯、十五烷酸甲酯、α-愈创木烯、对-斯巴醇、柏木烯醇、雪松烯醇、贝壳杉烯、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已酯、异丁子香烯、丁子香酚、罗勒烯、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黑松烯。 3.吴茱萸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 用K3[Fe(CN)6]体系测定了吴茱萸挥发油的还原力;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体系、过氧化氢体系和DNA体系对吴茱萸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体外,在浓度为2.00mg/mL时,同蒸提取和回流提取的吴茱萸挥发油使自由基诱导的大鼠肝线粒体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65.38%和61.54%,对肝组织匀浆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1.43%和31.90%(无诱导组)、67.32%和67.07%(Fe2+诱导组)、49.54%和47.43%(H2O2诱导组);使自由基诱导的大鼠肝线粒体肿胀度低于对照组。在体内,吴茱萸挥发油具有减少小鼠体内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抗氧化作用;同时也有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作用。 4.吴茱萸挥发油的体外抗菌活性 用滤纸片法测定了吴茱萸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在体外,T(同时蒸馏萃取)和H(回流提取)样品在10mg/mL浓度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石竹烯、榄香烯、丁子香酚、α-蒎烯及罗勒烯等主要成分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