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性质和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6h】

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性质和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1前言

1.1稻草还田方式

1.1.1稻草间接还田

1.1.2直接还田法

1.1.3稻草还田不同方法的比较

1.2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2.1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2稻草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3.1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

1.3.2稻草还田的增产机理

1.4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4.1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现状

1.4.2氮肥利用率的指标

1.4.3稻草还田对土壤NH4-N和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1.5水稻免耕抛秧的研究进展

1.5.1免耕抛秧的定义

1.5.2免耕的作用

1.5.3免耕抛秧下稻草还田的研究

1.6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和方法

2.1供试材料

2.2试验区概况

2.3试验设计

2.3.1处理设计

2.3.2水稻田间管理

2.4测定项目

2.4.1土壤性质的测定

2.4.2茎蘖数的测定

2.4.3 LAI和生物量的测定

2.4.4 SPAD值测定

2.4.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2.4.6植株含氮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测定

2.5数据处理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2氮肥利用率

3.2.1稻草还田对水稻吸氮量的影响

3.2.2稻草还田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3水稻生长与干物质生产

3.3.1稻草还田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3.3.2稻草还田对分蘖影响

3.3.3 LAI和SPAD值

3.4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影响

3.4.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4.2产量相关分析

4.讨论

4.1稻草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4.2稻草还田对产量的影响

4.3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LAI的关系

4.4本试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据统计,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6.73×108吨,其中稻草占26.3%。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化肥用量日益增长,而厩肥、绿肥等有机肥施用量大幅度降低,秸秆已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源。但是目前我国秸秆资源仅有20%~36%用作肥料,被燃烧和废弃的秸秆高达45%~60%。这不仅浪费了有机肥源,也污染了环境。秸杆还田不仅能改变少施或者不施有机肥的现状,还能增强养分的循环利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推广稻草还田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解决秸秆焚烧、浪费有机能源、防止烟尘弥漫造成的大气污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两季晚稻试验,设置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两个主因素,4种氮肥处理,4次重复,研究稻草还田对土壤性质,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水稻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以及水稻增产的原因。 结果表明: (1)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有一定改善作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NH4-N,孔隙度等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可以降低土壤容重。 (2)稻草覆盖还田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有提高,可以极显著提高氮肥的吸收利用率(F=7.696**),但降低了生理利用率。 (3)不同N处理条件下稻草覆盖还田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原因是稻草还田提高了最大分蘖数和成穗率。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达到极显著j下相关(r=-0.862**),稻草还田提高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用SPAD值表示),最终提高了地上部生物量。水稻在穗分化始期(PI)和抽穗期(HD)的LAI及SPAD值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也是稻草还田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4)N1、N2和N3处理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稻草还田处理前期没有必要增施N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