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特性及其安全管理研究
【6h】

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特性及其安全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导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1.2.1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1.2.2转基因生物风险类型

1.2.3转基因生物的效益与成本分析

1.3问题的提出

1.4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设定

1.4.1研究对象设定

1.4.1研究目的

1.5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研究技术路线

1.5.2研究方法

1.6研究的主要内容

1.7数据来源

1.8可能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1.8.1可能的创新点

1.8.2存在的不足

2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情况及本研究涉及的转基因作物类型

2.1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情况

2.1.1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及种类

2.1.2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性状特点

2.1.3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2.2本研究涉及的转基因作物类型选择

3转基因作物工作流程、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

3.1转基因作物工作流程分析

3.2技术特性

3.2.1目的性

3.2.2知识性和技术性

3.2.3短期内效果明显,而长期的收益不确定

3.2.4潜在的风险性

3.3经济特性

3.3.1转基因产品属性

3.3.2转基因产品生产过程的属性

4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表现、风险特性及风险类型(以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为例)

4.1转Bt基因抗虫棉的环境风险表现

4.1.1 Bt杀虫蛋白基因

4.1.2 Bt基因的大量应用,可能使靶标害虫对Bt产生抗性

4.1.3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4.2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环境风险表现

4.2.1自身杂草化风险

4.2.2抗除草剂基因逃逸风险

4.2.3对农田主要靶标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4.2.4种植后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4.3基于转基因作物工作流程的风险来源及表现

4.3.1实验室研究阶段风险来源及表现

4.3.2中间试验阶段风险来源及表现

4.3.3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阶段风险来源及表现

4.3.4应用阶段风险来源及表现

4.3.5产品加工阶段风险来源及表现

4.4风险特性

4.4.1知识性

4.4.2不确定性

4.4.3滞后性

4.4.4公共外部性及不可逆性

4.4.5信用品特性与监管效果的信用品特性

4.5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经济学分类

4.5.1具有搜寻品特征的风险

4.5.2具有经验品特征的风险

4.5.3具有信用品特征的风险

4.5.4三类风险之间的关系

4.6三类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治理机制

4.6.1具有搜寻品特征的风险治理机制

4.6.2具有经验品特征的风险治理机制

4.6.3具有信用品特征的风险治理机制

5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机制分析

5.1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体系及投资结构

5.2转基因作物安全监管中相关组织的认知模式

5.2.1政府机构的认知模式

5.2.2科研人员及检测中心人员的认知模式

5.3科研人员转基因风险控制行为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

5.3.1理论基础

5.3.2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风险控制行为的分析框架

5.3.3变量选择与研究假设

5.4调查问卷的内容

5.5数据收集及结果描述性分析

5.5.1样本的基本特征

5.5.2对转基因作物在研究过程中的风险认知

5.5.3科研单位的安全设施条件及研究规模对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风险控制行为的影响

5.5.4行政监管部门行为对科研人员行为的影响

5.5.5科研单位内部对转基因作物安全的管理

5.5.6科研人员的期望收益对其行为的影响

5.5.7科研人员对转基因安全管理的看法

5.6结果的经济计量分析及研究假设的验证

5.6.1研究变量的效度检验

6.4.2主因子分析

5.6.3研究假设检验

5.7小结

6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现状及特点分析

6.1我国检测中心的检测对象、检测内容及职责

6.2我国检测中心的现状分析

6.2.1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6.2.2检测实验室的基础设施

6.2.3近三年来的检测任务、来源及检测结果

6.2.4检测能力与存在的问题

6.3我国检测中心的特点分析

6.3.1检测中心的性质、地位

6.3.2检测中心的设立与认证

6.3.3检测中心的知识特点

6.3.4检测中心的功能

6.4国外检测机构的特点及启示

6.4.1国外检测中心的特点

6.4.2启示

6.5小结与政策建议

6.5.1明确检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6.5.2整合资源,加强检测中心的条件建设

6.5.3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7发达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所隐含的管理规律

7.1美国的监管模式及述评

7.1.1美国监管组织结构图

7.1.2美国各监管组织的主要职能及相互关系

7.1.3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的特点

7.2日本的监管模式及述评

7.2.1日本转基因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

7.2.2日本各组织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7.2.3日本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特点

7.3欧盟的监管模式及述评

7.3.1欧盟的有关法规

7.3.2欧盟监管机构及信息与技术支撑

7.3.3欧盟监管特点

7.4三种监管模式所隐含的管理规律

7.4.1不同监管模式产生的原因分析

7.4.2三种模式共同点

7.4.3发达国家监管体系中所隐含的管理规律

8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分析

8.1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8.1.1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关的法规及主要内容

8.1.2转基因生物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

8.1.3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组织结构图(Lu Changming,2005)

8.1.4各监管组织职能及相互关系

8.2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8.2.1强调技术性而忽视了行为管理

8.2.2国务院与主管部门的责任与知识配置不当

8.2.3各部委之间的关系不清,难以协调

8.2.4中央主管部门与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配置不当

8.2.5缺少政府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9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主要结论

9.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3政策建议

9.3.1根据风险特点,采用分类管理

9.3.2提高科研人员的风险认知和控制能力

9.3.3加强科研单位风险防范设施建设

9.3.4明确检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专业化的检测机构

9.3.5加强检测中心的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检测技术及监测研究

9.3.6根据各相关机构的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及学术会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应用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会存在风险。转基因作物研究阶段的风险主要是环境风险,造成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者的操作规程、实验室设施是否合乎要求等。因此,为了对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环境风险进行控制,现有的工作主要是制定技术人员实验室和田间操作规范。但是,由于这些操作规范的执行涉及到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而,规则和制度的遵守涉及到研究人员遵守规则的激励问题。这可能是转基因作物研究阶段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但现有的研究对此很少涉及。即将启动投资35亿美元的转基因生物研究重大专项,标志着我国广泛开展转基因生物研究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研究阶段的环境风险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转基因技术的技术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其经济特性;其次,基于商品品质属性的视角对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进行分类;第三,基于转基因技术的经济特性,推导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人员、行政监管人员和转基因检测中心人员的行为,并进行了实证调查;第四,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可能有效的监管政策的制度措施进行了核实。
   所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和理论分析。
   根据我们的研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按照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技术特性,可以将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其中信用品属性是转基因风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转基因作物研究中的许多行为都会导致环境风险。其中,有些实验室操作的风险(包括实验室设备条件)容易识别,或者其发现成本相对较低,只要掌握了试验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的人员都能进行监管,外部行政监管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些操作的风险或潜在风险,不可以立即预见到,只有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发现,具有经验品特征的风险,采用声誉机制和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与共享)等进行治理,科研人员“自管”为主,行政监管为辅是较好的制度安排。更进一步,绝大多数的转基因作物研究操作风险,具有极强的信用品特征,一般在实验室内或在密封的温网室进行,同时操作过程的知识性很强,一般人很难判断其规范性;即使出现了环境安全问题,在环境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效应严重滞后),也很难追溯到相应的责任人。转基因作物研究中的操作风险的识别成本高,再加上转基因环境风险控制中需要有物质和时间的投入,可能导致行为人可能有极强的机会主义激励,因此,要采用多种监管措施,如声誉机制、考核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法律措施等综合运用,对于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控制,核心是这种极强信用品特性的风险控制。
   (2)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我国科研人员转基因环境风险控制行为的3个主因子是风险认知和控制能力、行为意向和同行影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监管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科研人员对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认知还不够,对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就更少,而科研人员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意向均显著影响其对风险的控制行为。目前我国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单位,其安全设施不到位,一部分研究单位没有规范操作。行政监管部门监管不得力,多数流于形式,其监督行为对科研人员的转基因风险控制行为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科研单位内部的监管更多也更有效,科研人员也普遍认为以研究单位自管或以研究单位自管为主,行政监管为辅更有效。
   (3)检测中心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检测中心主要依托于研究单位和大学,以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的人员为主。近三年来主要承担的任务是转基因成分检测,并且任务主要来源于政府委托。目前多数检测中心任务不饱满,一些设备条件还没有到位,运行经费不足。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既懂分子生物学又懂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专门人才。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研究经费支持检测技术研究工作,也未开展长期的监测研究工作。
   (4)通过对国外主要三种监管模式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现行监管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现行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强调技术性而忽视了行为管理,国务院与主管部门的责任与知识配置不当,各部委之间的关系不清难以协调,中央主管部门与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配置不当,缺少政府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风险特点,采用分类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风险认知和控制能力;加强科研单位风险防范设施建设;明确检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专业化的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中心的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检测技术及监测研究;根据各相关机构的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