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6h】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消落带的定义

1.2 消落带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流域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

2.1.2 气候、气象特点与水土径流概况

2.1.3 澎溪河流域基本特点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调查及取样

2.2.2 数据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3.1.1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分析

3.1.2 地理成分分析

3.2 消落带植物群落类型

3.2.1 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3.2.2 优势群落的季节动态规律

3.3 消落带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3.3.1 植物群落沿时间梯度聚类分析

3.3.2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聚类分析

3.4 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4.1 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3.4.2 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5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5.1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时间梯度特征

3.5.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海拔梯度特征

3.5.3 典型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3.6 主要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相关分析

3.6.1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

3.6.2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消落带示范基地建设拟选物种建议

4.2.2 研究的不足和其它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澎溪河流域缓坡消落带主要植物种类及其特性

展开▼

摘要

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zone, WLFZ)是指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伴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库区干支流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m、面积达300km2的消落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澎溪河流域是长江重庆段的第二大支流,三峡水库的建成将使澎溪河流域形成总面积达56.60km2的消落带,占三峡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16.27%,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消落带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是国内外专家认为非常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
  本文针对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的调查研究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有146种,隶属于118属、41科,菊科、禾本科两科植物在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分布中占据极其主要的地位。地理成分分析发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中,热带分布占优势;苍耳、狗牙根、香附、大狼巴草+小白酒草、白茅等草丛群落是贯穿消落带土地出露时间的植物种;运用SPSS软件从海拔、时间梯度两个层次对群落聚类,发现消落带植物的分布沿海拔呈现出一定趋势,且群落结构随着时间的演替逐步稳定;运用
  DCCA分析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海拔是影响消落带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同时因为研究区域的特殊性,海拔因子基本上也反映出了土壤的含水率及其养分含量的状况,决定了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的基本群落格局;消落带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时间梯度变化特征为:低—高—低,呈现出规律的单峰曲线形式。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与时间梯度一定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依然是随着海拔梯度由低到高表现出低-高-低的趋势;最后本文筛选了25种优势种对其生态位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态位宽度大的未必是群落优势种,如5月份的酢浆草,且生态位宽度大的未必重叠度就高,比如苍耳、狗牙根,分析认为,其生态位重叠不明显是因为物种竞争能力强,容易通过竞争淘汰掉其它种类而发展成群落的极大优势物种所致,同时综合主要优势种群在三个月份的生态位重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类,最后,根据调查及研究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物种选择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