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研究
【6h】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来源

1.2 氨氮和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3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研究

1.3.1 急性毒性试验

1.3.2 慢性毒性试验

1.4 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毒性的因素

1.4.1 pH和水温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1.4.2 溶氧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1.4.3 盐度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1.4.4 养殖密度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不同规格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试验结果

2.2.1 中毒症状

2.2.2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

2.3 讨论

2.3.1 中毒症状

2.3.2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

第三章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试验结果

3.2.1 溶解氧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

3.2.2 中毒症状

3.2.3 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

3.2.4 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

3.3 讨论

第四章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的生长、摄食以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鱼来源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观察和测量

4.1.4 数据处理

4.2 试验结果

4.2.1 中毒症状

4.2.2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4.2.3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鱼体成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4.2.4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活动和死亡的影响

4.3.2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4.3.3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初步阐明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摄食的影响;同时,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和能量收支代谢,分析黄颡鱼机体的应激反应和能量收支代谢途径变化规律,丰富了黄颡鱼的毒理研究资料,为黄颡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了明确黄颡鱼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敏感性,以及敏感性是否与黄颡鱼规格存在密切联系,通过96h半静水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采用了4种规格的黄颡鱼(规格Ⅰ0.034±0.002g、规格Ⅱ0.296±0.049g、规格Ⅲ3.516±0.946g和规格Ⅳ32.958±5.7489)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规格黄颡鱼在氨氮和亚硝酸盐暴露96h后,其非离子氨的96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0.37mg/L、0.54mg/L、0.71mg/L、1.03mg/L;亚硝酸盐的96 h LC50分别为69.03mg/L、97.18mg/L、133.55mg/L、195.96mg/L。从仔鱼到成鱼阶段,黄颡鱼对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其鱼体规格与96h LC50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5)。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等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通过96h半静水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h LC50分别为0.74mg/L、137.69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h LC50分别为0.54 mg/L、97.18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h LC50分别为0.34mg/L、54.22mg/L。在3种不同溶氧水平下,非离子氨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说明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高溶氧可以降低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可以通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来降低非离子氨对黄颡鱼的毒性,提高黄颡鱼养殖的存活率。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摄食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挑选规格相近的健康黄颡鱼分别饲养在氨氮浓度为3.36mg/L( A1)、6.72mg/L( A2)、13.44mg/L(A3)、26.88mg/L(A4)的水体中,对照组(A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的自来水饲养。每组放养试验鱼30尾,暴露56d。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摄食及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影响(P<0.05),而对鱼体成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非离子氨浓度升高,高浓度组摄食率明显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特定生长率(SGR)和存活率都较对照组低。血氨浓度随非离子氨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各处理组血氨浓度远低于其所处环境总氨氮(TAN)浓度,而血浆尿素氮(Ur-N)水平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A3和A4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较快,A1和A2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GLU)浓度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个高浓度组(A3和A4)下降速度较快。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非离子氨浓度越大其升高趋势越明显。因此,黄颡鱼幼鱼不宜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氨氮胁迫环境中,适宜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应该保持在低于6.72mg/L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