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在广州市仑头社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例
【6h】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在广州市仑头社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回顾

1.2.1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农民工问题

1.2.2 中国城乡移民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2.1.1 社会设置理论

2.1.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1.3 社会角色理论

2.2 研究假设

2.3 基本概念的界定

2.4 研究思路

2.5 研究方法

2.5.1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2.5.2 调查对象的选择

2.5.3 抽样方法

2.6 调查概况

2.6.1 调查地概况

2.6.2 调查样本概况

3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况

3.1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

3.2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来源

3.3 农民工对自身的分析

3.4 农民工对环境的分析

3.5 农民工的职业类型选择

3.6 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3.7 农民工职业生涯目标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3.8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3.9 个人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

3.10 小结——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4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需求层次与职业生涯规划

4.1.1 需求层次的变化与职业生涯规划

4.1.2 职业生涯规划下的生活方式变化

4.2 社会设置与职业生涯规划

4.2.1 社会制度与职业生涯规划

4.2.2 职业素质要求与职业生涯规划

4.2.3 城市生活方式与职业生涯规划

4.2.4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下对社会设置的需求

4.3 小结——需求层次、社会设置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5 结论

6 讨论

6.1 论文的定位

6.2 理论回顾

6.3 现实情况

6.4 建议

6.5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论文发表

展开▼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身份是“农民”,他们的职业是“工人”,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中,作为兼具农、工双层身份的农民工,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前沿。
   笔者关注在此背景下农民工是如何规划和实践其职业生涯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在广州市仑头社区务工的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征,探索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农民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比较积极;他们通过正规渠道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比例比较小,更多的农民工是自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的,或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和意识;虽然对其自身有比较清晰地认识,但其中有些认识是比较消极和片面的;对政策环境、务工环境和发展环境的认知度普遍不高;有脱离农业生产的趋势;农民工普遍对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定位虽不明确,但表现出较强的投资和消费欲望;农民工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达成的策略和方法普遍较为模糊,在人力资本提升渠道缺失的情况下,不少农民工采取第二位的发展策略即通过社会资本的运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有少数农民工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安排工作;绝大部分农民工认为现在离理想的状态比较远,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整体上说,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情况不佳,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的策略和方法与现实环境脱节,因此农民工没有从根本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比较困难。
   第二,影响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个人对自身、对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认知越清晰,其职业生涯规划程度越明晰,个人的务工经历影响了其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个人的需求也影响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社会设置中,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设置的缺失使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中被动改变策略和方法:在关于企业方面的社会设置中,农民工的发展所需的条件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第三,在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上,一方面由于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设置还不成体系,导致农民工对这些设置的认识困难和接触成本就比较高,进一步使农民工无法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设置;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存在一定较低层次的需求没满足的情况下,为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跨过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的满足,这表明了在农民工的职业生涯实践中,有意忽略或牺牲部分的需求层次而追求自我实现,这不仅使他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农民工群体给社会留下了不同的形象的原因。
   第四,从“需求层次”和“社会设置”的视角提出帮助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的对策,一是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二是改变各种政策措施各自为政的局面,要成体系,减少农民工对政策体系的认识困难和接触成本;三是增加和健全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的相关机构和法律法规保障和相关的配套扶持措施的实施;四是运用大众媒介的力量,增加针对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节目内容;五是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有组织地帮助农民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