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6h】

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21世纪以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体现出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在当前农民收入依然偏低、自然资源日益贫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高收益”的新型农业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在此背景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食用菌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可进行人工栽培的60多个食用菌品种中,双孢蘑菇是一个尤为重要和特殊的品种,具有栽种面积广、产量大、基料易获得、经济效益高等诸多特点,特别在推动出口贸易方面,更是其他食用菌品种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双孢蘑菇还是欧美食用菌产业发达国家的主栽品种和主要消费品种,在世界食用菌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对食用菌产业进行研究时,要特别注重对双孢蘑菇产业的经济研究。与双孢蘑菇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效率低下、单产较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双孢蘑菇生产为切入点,着眼于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问题,利用宏观和微观资料,综合运用统计比较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剖析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投入产出现状、成本收益情况、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等多方面内容,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提高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论文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三阶段DEA方法和SFA方法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4182和0.5752。影响菇农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蘑菇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蘑菇行业组织建设情况和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
   (2)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DEA方法和SFA方法测算出的配置效率分别为0.3943和0.4421。影响菇农生产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菇农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情况、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和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
   (3)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济效率差异明显,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着最适度规模。“小规模菇农”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于“中等规模菇农”和“大规模菇农”的经济效率,中等规模(5000m2左右)是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最佳规模点,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4)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江苏、广西、河南、四川、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西和吉林12个省区,2001-2009年,12个主产省区的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09%和89.36%。2001年12个主产区的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37454t和252467万元,2009年的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027604t和990157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72%和16.39%。
   (5)双孢蘑菇产业正在经历调整,经济效益日渐显著。2001-2007年,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均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之后产量和产值有所下滑,进入2009年,双孢蘑菇产量仍在下降,但产值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1年生产每t鲜菇可以创造3961元的经济价值,2009年每t鲜菇创造的经济价值上升到4883元,2009年栽种面积为3600m2(约占耕地6亩)的菇农,可以实现年利润71292元。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
   (1)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目前国内外关于双孢蘑菇产业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更为有限。本文针对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并找出了影响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一是从整体菇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利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菇农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二是从不同生产规模的角度出发,将菇农划分为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三种类型,分别研究了不同规模菇农的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菌种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薄膜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菇农之间的经济效率差异,分析了影响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得出我国菇农的最佳生产规模。
   (2)拓展了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为了更加精准地测度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本文引入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三阶段DEA方法和SFA方法进行分析。在运用DEA方法方面:本文放宽了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采用了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在分析技术效率时,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剥离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干扰,测度出菇农的纯技术效率,并找出了影响投入松弛的环境因素;在测算菇农配置效率时,对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了适当修改,并引入了成本最小化假设下的传统DEA模型用于对配置效率的分析。在运用SFA方法方面:在分析菇农的技术效率时,采用一步SFA回归法,以避免由于两步法技术效率分布假设不一致所导致的参数估计无效和有偏,并选用理论基础更为广泛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在测算菇农的配置效率时,由于超越对数成本边界联立方程组中存在着“格林尼难题”,因此本文选择了具有自对偶性的C-D型随机成本函数进行估计,以便对配置无效率进行解释。
   (3)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后,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性;菇农在双孢蘑菇生产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要通过成本最小化来实现;菇农在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影响菇农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蘑菇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当地是否有蘑菇行业组织、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影响菇农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菇农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情况、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济效率差异明显,我国菇农的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着最佳规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