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以恩施州咸丰县官坝村为例
【6h】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以恩施州咸丰县官坝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留守儿童相关研究

1.3.2 亲子关系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留守儿童

1.4.2 亲子关系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理论基础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理论基础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2 恩施州咸丰县官坝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2.1 调查地点的基本情况

2.1.1 官坝村基本情况

2.1.2 官坝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2 官坝小学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现状

2.2.1 沟通的方式

2.2.2 沟通的频率

2.2.3 沟通的内容

2.2.4 沟通的时间

2.2.5 沟通的主动性

2.2.6 沟通的效果

2.3 留守儿童亲子互动现状

2.4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

2.5 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的沟通

2.6 总结

3 导致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

3.1 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观念及技巧的缺乏

3.2 留守儿童家长对监护人的过度依赖

3.3 监护人沟通媒介作用的缺失

3.4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弱化

3.5 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效果较差

4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介入

4.1 个案工作方法

4.2 小组工作方法

4.2.1 家长支持小组

4.2.2 亲子互动小组

4.3 社区工作方法

4.4 家庭治疗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调查图片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末,伴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潮流的兴起,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形成了留守儿童现象。这一现象是我国加快现代社会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众多社会问题之一,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形成的独特现象,而且将长期存在。许多研究者发现留守儿童现象带来的各方面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影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和调试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增进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的有效途径及具体介入形式和方法。
   本文主要以结构功能理论、家庭系统理论以及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官坝村为调查对象,深入到该村的官坝小学及留守儿童的家中,通过结构式访谈、参与式研究以及实物搜集的方法,调查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现状。调查结果是: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内容都很单一,亲子之间的直接接触很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外出父母对监护人过于依赖而监护人在促进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较为疏远,而导致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观念及技巧的缺乏;留守儿童家长对监护人的过度依赖;监护人沟通媒介作用的缺失;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弱化;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效果较差几个方面。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介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层面,本文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并以家庭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出发点,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改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具体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层面,本文主要才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结构式访谈与参与式研究,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具体生活环境,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留守家庭的各位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获得的材料比较丰富、全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