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优质稻混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6h】

优质稻混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混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2.2 混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

1.2.3 混种对水稻倒伏抗性的影响

1.2.4 混种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内容

1.4 课题来源

2.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大田分蘖动态测定

2.3.2 叶面积指数测定

2.3.3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测定

2.3.4 群体透光率测定

2.3.5 产量及产量结构考察

2.3.6 稻米品质的测定

2.3.7 倒伏相关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1.1 混插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1.2 混播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相关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成穗率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3.3.1 混插处理对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3.3.2 混播处理对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4.1 混插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4.2 混播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水稻倒伏抗性的影响

3.5.1 混播处理对茎杆齐穗期形态特性的影响

3.5.2 混播处理对茎杆成熟期形态特性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4.1 本试验的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的稻米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常规水稻品质虽好但产量普遍较低,一般亩产400Kg左右,如何协调常规优质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矛盾成为许多水稻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混播、间作、混栽等方式可以显著减轻稻瘟病等田间病害,提高水稻的产量,混种也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但对相关机理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通过品种筛选选出5个株型各异、抗性互补的常规优质水稻品种,采取混插和混播两种方式进行栽插,以各品种单独栽插作为对照,测定水稻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倒伏抗性等相关形态生理指标,探索混种对优质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原因,旨在为优质稻混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综合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益,本试验中优质混配一组以处理3即鄂香1号:鉴真2号:鄂中5号=1:1:3组合、优质混配二组以处理4即鄂香1号:黄华占:特籼占=1:1:1组合为最优搭配组合。
   (2)大部分混播和混插方式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水稻的产量,最高收获产量达到7.82t/hm2,较单插对照而言增产0.86t/hm2。混种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水稻的有效穗数,对其他产量构成因子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大。
   (3)混播和混插两种方式均有利于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增加水稻地上部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水稻的作物生长率,增加生长后期生物量向穗部的分配,提高成穗率,部分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4)两种混种方式对稻米的加工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不明显;对蒸煮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但两种方式都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垩白度大小。
   (5)混播和混插方式也有利于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性的改善,增加水稻冠层透光率的大小,增加光照截获量,从而增加水稻的收获产量。
   (6)混种有利于改善水稻茎秆对倒伏的抗性,部分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基部第二、第三伸长节间长度,增加茎壁厚度、茎秆粗度和茎秆干重。
   (7)两种混种方式比较,混插方式较混播方式更易于深入研究增产优质的机理,而混播方式较前者更易于推广和应用,两种方式中品种的合理选择和搭配对混种优势的发挥非常重要。

著录项

  • 作者

    孔星;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凑贵;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044;
  •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性状; 加工品质; 混种方式; 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