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货币因素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6h】

非货币因素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非货币因素的含义与度量指标

二、就医行为的含义与度量指标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分析与传导机制分析

二、就医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章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选择该数据的理由

三、样本选择与处理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处理

一、变量选择

二、变量处理

第三节 统计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统计模型选择

二、研究假设

第三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

一、各类变量的描述分析

二、非货币因素与就医行为的交叉分析

三、控制变量与就医行为的交叉分析

第二节 选择是否就诊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选择医院类型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选择门诊或住院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第一节 实证结论分析

一、非货币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二、控制变量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问题讨论

一、不同人群的就医价值

二、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三、对非货币因素更敏感的人群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增强医疗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二、实现基层首诊,推动分级诊疗

三、实现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展开▼

摘要

医改力度不断加大、医疗服务资源逐渐下沉的同时,农村居民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却依然接近17%,真正影响“应就诊却未就诊率”的原因除了货币因素之外,是否有非货币因素的影响?学界从个人属性、家庭情况、经济与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研究其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国外学者还从非货币因素角度探究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国内学者较少以非货币因素作为研究视角。
  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医疗总成本包括货币价格和非货币价格两部分,非货币因素产生的隐性成本也是患者支出的医疗总成本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与报销比例的提高,以货币支付的医疗成本的相对重要性下降,时间、距离等非货币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提高。因此,本文以非货币因素为新视角,探究其是否影响就医行为,以及对就医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
  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是:以就医时间、就医距离为解释变量,其中就医时间由路途时间、候诊时间组成,以交通费作为就医距离成本的代理变量;以就医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就诊情况、医院类型、门诊或住院作为度量指标;选取社会经济学变量、医疗保险类型、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在理论方面,运用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分析与传导机制分析、就医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非货币因素能影响就医行为。在实证方面,本文选择多项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非货币因素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一、农村居民选择的医院类型与非货币因素呈正相关,选择门诊或住院与就医时间显著相关。二、农村居民的就诊情况与就医时间显著相关。三、疾病严重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对农村居民的就诊情况、选择医院类型、门诊或住院都有较大影响。四、人口学变量中,年龄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医院类型、门诊或住院,文化程度影响医院类型的选择。
  本文论证了非货币因素能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就医、减轻其非货币负担,提出以下三个政策建议:第一,增强医疗服务资源的可及性,降低农村居民就医的时间机会成本;第二,实现分级诊疗制度,贯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方针;第三,实现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吸引优秀的医生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突破显性医疗成本的思维束缚,以非货币因素为切入点,结合实证分析研究其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二、运用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分析与传导机制,以及就医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学理上证明非货币因素能影响就医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