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研究——以河南许昌M社区为例
【6h】

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研究——以河南许昌M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村改社区”的背景

1.1.2 “村改社区”的提出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及述评

1.3.1 国外农村社区的建设路径研究

1.3.2 “村改社区”的研究

1.3.3 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和模式研究

1.3.4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3.5 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的个案研究

1.3.6 河南“村改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2 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村改社区”

2.1.3 “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

2.1.4 新型农村社区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思路

2.3 理论基础及其运用

2.3.1 理论基础

2.3.2 理论运用

2.4 研究方法与样本特征

2.4.1 研究方法

2.4.2 调查地特征的描述

2.4.3 样本数据特征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现状的分析

3.1 M社区的现状分析

3.1.1 居住环境的改善

3.1.2 村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3.1.3 医疗和教育的便利性

3.2 就业现状分析

3.2.1 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的提供

3.2.2 就业岗位概况

3.2.3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4 问题及经验

4.1 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4.1.1 农民对失去土地的担忧

4.1.2 资源不足

4.1.3 后续投入不足

4.1.4 主体观念不足

4.2 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的经验

4.2.1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

4.2.2 维护了群众利益

4.2.3 破解了土地瓶颈

4.2.4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

5 结论

5.1 应以科学规划为先导

5.2 以整合社区资源为手段

5.3 以加大后续投入为保障

5.4 建立和完善“村改社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5.5 “村改社区”建设更加注重就业

5.6 提升村民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对M社区村民的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存在着诸多缺陷。城乡发展不均衡、差距不断拉大,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从十七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强调,到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农村社区建设经历了从探索、实践,到逐步推行的过程。
   本文从就业的视角出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归纳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首先,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将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村改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其次,将学术界对“村改社区”、社区服务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概括,并对相关思路、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
   然后,阐述了国内“村改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和统计,对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梳理了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的具体做法,然后分析和总结了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对我国“村改社区”建设的启示。即“村改社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和实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整合社区内的可利用资源;建设保障体系;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再次,指出了许昌市以就业为导向的“村改社区”模式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