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防治技术对农田地下害虫防控效果评价
【6h】

不同防治技术对农田地下害虫防控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下害虫主要种群及其为害特点

1.2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及策略

1.3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的应用

1.4 灯光诱杀防治地下害虫概况

1.5 传统耕作及覆膜处理防控地下害虫效果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态区地下害虫优势种群及发生概况调查

2.1 不同生态区域地下害虫的发生概况及优势种群

2.2东北地区农田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概况及优势种群

2.3 华北地下害虫优势种群及其发生为害概况

2.4黄淮海地区地下害虫优势种群及发生为概况

第三章 地下害虫化学防治田间应用技术示范及防治效果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第四章 地下害虫物理防治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讨论

第五章 地下害虫农业防治(耕作方式、覆膜)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分析

5.3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地下害虫发生为害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不断加重的态势,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主要措施的防治策略,本论文以农田地下害虫为主要对象,研究了种子包衣、灯光诱杀、传统耕作及覆膜等防治措施对农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出苗率、产量提升等参数的影响程度,同时初步了解各不同生态区域地下害虫分布概况及发生规律,本研究作出相关调查,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掌握地下害虫发生动态和指导其田间防治作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生态区地下害虫种群概况及分布
  通过调查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地下害虫发生分布概况及其优势种群,发现以上调查区域地下害虫种类主要为蛴螬、金针虫、蝼蛄、小地老虎。其中西北区域(山西)主要以蛴螬和金针虫混合为害为主;东北区域主要以东北大黑鳃金龟(蛴螬)为主;华北区域地下害虫主要为害种群以蛴螬、金针虫为主;黄淮海区域区域地下害虫主要种类为蛴螬、地老虎及少数蝼蛄、拟地甲等。
  2.种子包衣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等地花生作物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对比其常用种衣剂其对地下害虫防效、作物出苗率及产量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采用微胶囊技术处理的药剂防治效果、保苗等各项指标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种衣剂,可见其效果明显。如18%氟虫腈·毒死蜱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保苗效果最为突出,可作为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的良好药剂。
  3.不同物理防治措施对地下害虫防效探究
  通过设置灯光诱杀(使用太阳能灭虫灯)、未安装灯、化学防治三种试验区,并作不同物理措施对地下害虫防效对比。结果显示,太阳能灭虫灯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及提升作物产量效果显著。花生果受害率严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非安灯区、化学防治区、太阳能灭虫灯。从测产结果来看,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区域产量高于非安灯区及化学防治区。可见太阳能灭虫灯区的防虫效果及产量提升均好于非安灯区及化学防治区。
  4.传统耕作及覆膜模式在地下害虫防治的应用
  通过采取深翻耕作及覆膜栽培并针对花生覆膜种植进行地下害虫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覆膜及深翻耕作处理后,均有利于降低虫口密度且有效提高产量。可见传统的精耕细作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覆膜处理有利于降低虫口密度且有效提高产量,虫口密度降低的同时也提高花生产量。对于影响产量的因素来看,覆膜处理更能有效提高产量,覆膜处理同时经过秋翻与春耙且进行药剂处理更能有效防控地下害虫及提高花生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