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肥运筹对籼粳亚种间杂交中稻甬优4949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6h】

氮肥运筹对籼粳亚种间杂交中稻甬优4949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影响作物生产的因素

1.2.2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环境条件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处理

2.3.2 田间管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茎蘖数的调查

2.4.2 叶龄记录

2.4.3 干物质和叶面积的测定

2.4.4 植株全N、全P含量的测定

2.4.5 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测定

2.5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1.1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1.2 氮肥运筹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3.2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3.2.1 氮肥运筹对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氮肥运筹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3.2.3 氮肥运筹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4 氮肥运筹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3.3 氮肥运筹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3.3.1 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3.3.2 氮肥运筹对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3.4 氮肥运筹对氮素的积累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4.1 氮肥运筹对氮素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3.4.2 氮肥运筹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4.3 氮肥运筹下各处理间的氮肥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4 讨论

1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 氮肥运筹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3 氮肥运筹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鄂中北地区的麦后中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以当地高产栽培推荐施氮量为HY,设置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HY、HY±15%、HY±30%,5个施氮水平,及总施氮量为HY时,分为5个不同氮肥分配比例,即基蘖肥∶穗肥为10∶0、7∶3、6∶4、4∶6、3∶7,另外设置N0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及不同氮肥分配比例对粳型杂交中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找获得高产的最佳的氮肥用量和最优的氮肥分配比例,为类似地区水稻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氮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⑴本试验条件下,甬优4949的最佳氮肥用量为270 kg·hm-2左右,此时可以获得13.77 t·hm-2左右的水稻产量,与351 kg·hm-2的氮肥用量下获得的14.60 t·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基蘖肥∶穗肥在6∶4~4∶6之间是最佳的氮肥分配比例,基蘖肥比例过高或穗肥比例过高都不利于水稻高产。
  ⑵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逐渐增加,千粒重和结实率随之逐渐下降,不同氮肥用量下各处理间的每穗颖花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中HY处理的结实率和于粒重较N0处理分别下降了3.4%和0.5%,而有效穗数却增加了66.17%,最终的产量增加了62.76%。合理的氮肥分配,有利于协调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实现较高的水稻产量。本研究表明,当基蘖肥∶穗肥在6∶4~4∶6之间时,能保证适宜的有效穗数,并获得较高的穗粒数,最终的产量也较高。基蘖肥比例偏高,有效穗数多,但每穗颖花数少;穗肥比例偏高,提高了每穗颖花数,而有效穗数较低。
  ⑶合理的施用氮肥能有效改善水稻的群体质量。甬优4949齐穗期的最适LAI范围为7.18~8.83。在此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齐穗到成熟期的光合势较高,净同化率较高,产量也较高。氮肥用量越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对产量的贡献率也越高。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801**,拔节-齐穗及齐穗-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与产量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835**。
  ⑷氮肥的施用影响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总氮含量逐渐增加,而籽粒氮素含量占植株总氮含量的比例则逐渐降低;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吸收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本试验中,甬优4949在HY处理(即氮肥施用量为270 kg·hm-2)时,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最高。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减少和穗肥比例的增加,植株总的含氮量逐渐增加,穗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的氮素含量及其在植株总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HY3处理(即基蘖肥∶穗肥为6∶4)下最高;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逐渐增加,HY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较HY1处理分别提高了25.3%和10.7%(P<0.05);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则随基蘖肥比例的减少和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