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秧龄及基本苗数对籼粳杂交中稻产量形成及其规律的研究
【6h】

秧龄及基本苗数对籼粳杂交中稻产量形成及其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育种技术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2.2 栽培技术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2.2 试验基本条件

2.3 试验处理

2.4 田间管理

2.4.1 肥料管理

2.4.2 水分管理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6 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

3.2.1 秧龄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基本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秧龄与相对基本苗组合处理对茎蘖消长的影响

3.2.1 秧龄与相对基本苗组合处理对籼粳杂交稻茎蘖消长的影响

3.2.2 秧龄与相对基本苗组合处理对杂交籼稻茎蘖消长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积累及LAI的影响

3.3.1 不同秧龄处理对籼粳杂交稻干物质量积累及LAI的影响

3.3.2 不同基本苗处理对籼粳杂交稻干物质量积累及LAI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穗部特性的影响

3.5.1 不同秧龄处理对穗部特性的影响

3.5.2 不同基本苗处理对穗部特性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成穗特性的影响

3.6.1 不同移栽秧龄对各叶位成穗每穗总粒数的影响

3.6.2 不同基本苗数对各叶位成穗每穗总粒数的影响

3.6.3 不同移栽秧龄对主茎及一次分蘖各叶位成穗率的影响

3.6.4 不同基本苗数对主茎及一次分蘖各叶位成穗率的影响

3.6.5 不同移栽秧龄对各叶位生产力的影响

3.6.6 不同基本苗数对各叶位生产力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优质、安全的食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大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大米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水稻生产开始由追求高产向量与质兼顾型转变。而粳稻的加工品质明显优于籼稻,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加大粳稻生产既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能使稻米质与量提升档级。在实施“籼改粳”过程中,水稻品种类型和秧龄大小对栽插时所需基本苗数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适宜基本苗是水稻群体生长发育的基点,最终将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本试验旨在探明在高产水、肥条件下,不同移栽秧龄和基本苗数对籼粳杂交稻与杂交籼稻产量及其形成规律的影响,为实现籼粳杂交中稻壮苗、足穗、大穗大粒模式下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4年在随州均川镇幸福村开展,采用甬优4949、扬两优6号两个品种,设置3个秧龄处理(四叶一心、六叶一心、八叶一心),每个秧龄处理设置6个基本苗(3个栽插密度×2个栽插本数)水平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群体茎蘖动态方面:小秧龄移栽,有效分蘖期分蘖快速增长,及时够苗后能够较快转变为平稳增长,无效分蘖少,在拔节期出现高峰茁数相对较小,拔节至齐穗期群体茎蘖消亡相对平缓。
  (2)四叶一心秧龄、每穴栽插3苗、栽插密度27万穴/ha处理下,齐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最高,其值为21.6t/ha、7.6,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强、而且表现为叶面积指数消退平稳,群体质量佳。
  (3)在四叶一心、六叶一心秧龄移栽的产量显著高于八叶一心的秧龄移栽,主要是因为小秧龄处理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甬优4949在四叶一心秧龄、每穴栽插3苗、栽插密度27万穴/ha处理下产量最高,其值为13.5t/ha。甬优4949平均产量为12.1t/ha,比扬两优6号(10.8t/ha)高出12%,群体颖花量多和结实率高是甬优4949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4)甬优4949为密穗大穗型品种,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实粒数及二次枝梗结实率比扬两优6号分别高32.6%、61.6%、31.1%,可见甬优4949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枝梗方面的优势大稳定提高每穗总粒数来达到扩库增产。
  (5)当移栽秧龄推迟,甬优4949主茎穗产量贡献率显著升高,一次分蘖产量贡献率不断减小,差异不显著,而扬两优6号主茎穗、一次分蘖产量贡献率都不断增大,一次分蘖优势叶位均升高,分蘖的节位不断减少。当移栽密度变大、本数增多时,两品种一次分蘖各节位成穗率变小,不同叶位产量贡献率亦不断减小,分蘖成穗优势节位不断变低。
  这些可为湖北稻区以及同类生态稻区实施“籼改粳”提供理论依据。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应坚持“宜粳则粳、宜籼则籼”原则。此外,与当地生产习惯不符、配套的轻简化栽培措施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