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6h】

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背景

1.2 耕地地力评价研究概述

1.3 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1.3.1 国外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1.3.2 国内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1.4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1.4.1 模糊评价法

1.4.2 层次分析法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概况

2.1.3 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2.1.4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3.1 研究数据来源及软件

3.1.1 农化采样点数据

3.1.2 图件与基本资料

3.1.3 其它文字、图表资料

3.1.4 软件平台

3.2 外部数据处理

3.2.1 采样点数据的处理

3.2.2 采样点数据的属性规范

3.2.3 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4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

4.1 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评价因子的选择

4.3.2 评价因子的最终确定

4.3.3 评价单元的赋值

4.3.4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3.5 单因素评价隶属度的计算

4.3.6 隶属函数的拟合

4.4 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4.5 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综合指数分级方案

4.5.1 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地力等级体系

4.5.2 等级结果的验证

5 评价结果分析以及耕地建设和改良

5.1 一等地分析

5.2 二等地分析

5.3 三等地分析

5.4 四等地分析

5.5 五等地分析

5.6 六等地分析

5.7 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分析

5.8 耕地地力建设和改良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江中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比较雄厚,而且是中国水稻粮食的主产区。研究区域按照农业部农技中心界定的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等三省的耕地作为评价对象。以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数据为基础数据,添加专项调查数据,建立了有体系的区域耕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分析评价区域耕地地力水平与主要作物生产能力、专家研讨和打分,建立了该区域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研究采用GIS技术,对长江中游三省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进行叠加制作评价单元,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插值和区域统计,通过属性连接建立了长江中游三省耕地地力评价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和评价结果的产量验证。研究还对验证后的结果进行了空间分布分析。所得主要成果如下:
  (1)三省4万多条采样点数据审核,对汇总数据的审核包括采样点的数目和空间分布,最终确定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采样点数41943个。
  (2)建立了长江中游三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总共包括12个评价指标。
  (3)对三省的土壤图和利用现状图进行拼接、校核、重建拓扑,将土壤图和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制作了评价单元。按照区域面积、图幅大小和土壤分类属性,拟定了最小评价单元为100万平方米,在ArcMap中将小于该面积多边形进融合,最终确定长江三省的评价单元个数为84599个。确定成果图的出图比例尺为1∶100万
  (4)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隶属函数模型,在省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累加模型计算出长江中游三省耕地地力指数为0.64~0.96,将其划分为六个等级。长江中游三个省的耕地总面积为10383330.84hm2,其中一等地981942.8451 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9.46%;二级地4142537.012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39.90%;三级地3701931.474 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35.65%;四级地1294136.609 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12.46%;五级地252516.3688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2.43%;六级地10266.53164hm2,占三省总耕地面积的0.10%。
  (5)对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水稻产量的验证,等级的高低对应着水稻产量的高低。对长江中游水稻主产区的有机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耕地有机质的含量;对每个等级的地力进行了主要属性的分析和空间分布的分析。对长江中游三省耕地质量的建设和改良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