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猪增生性肠炎病原学初步调查及病例复制
【6h】

猪增生性肠炎病原学初步调查及病例复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猪增生性肠炎概述

1.2病原学

1.3流行病学

1.4致病机理

1.5危害

1.6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7猪增生性肠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8 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2 目的和意义

3 材料和方法

3.1材料

3.2 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PPE巢式PCR检测方法方法的优化

4.2.猪增生性肠炎病原学初步调查结果

4.3 猪增生性肠炎病例复制

4.4 病理切片和HE染色结果

5 讨论

5.1 胞内劳森氏菌检测方法的优化

5.2 湖北省规模化猪场猪增生性肠炎病原学调查

5.3 猪增生性肠炎病例复制

5.4 制备病理切片和HE染色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PPE)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据报道,仅美国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000万美元。我国自1999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临床疑似病例逐渐增多。该病能严重降低饲料转化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该病开展相关研究的报道较少。针对该病展开研究对于了解该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巢式PCR方法,针对湖北省的猪增生性肠炎展开病原学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复制了猪增生肠炎病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优化了胞内劳森氏菌巢式PCR检测方法,对临床上腹泻猪粪便,屠宰场猪回肠样本和湖北省5个规模化猪场各阶段猪群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上腹泻猪粪便胞内劳森氏菌检出率为17.5%,屠宰场猪阳性检出率为3.1%,5个猪场都存在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粪便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4%、11.5%、17.4%、16.4%、14.8%,感染率较高的猪群集中在6~16周龄,同时从未表现出腹泻症状的猪的粪便中也检测到了胞内劳森氏菌核酸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表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流行,并且感染猪可成为病原携带者并排菌。⑵将4头6~7周龄的胞内劳森氏菌阴性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两头,其中一组灌服经处理过的胞内劳森氏菌阳性猪的回肠黏膜及内容物30mL,另一组灌服生理盐水,早晚各一次。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猪进行临床症状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猪在灌服胞内劳森氏菌阳性猪的回肠黏膜后,感染组猪均出现过皮肤苍白、被毛粗乱以及体温升高、体重增速减缓等临床症状,从感染猪的粪便中一直可以检测到胞内劳森菌核酸的存在,感染后21天剖检感染组Ⅰ号和对照组Ⅰ号各1头猪,另一组继续跟踪监测排菌规律,到感染后第45天感染组Ⅱ号停止排菌。剖检发现,感染组猪均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回肠皱褶增生,感染组Ⅱ号不及感染组Ⅰ号明显。HE染色发现,感染猪回肠肠腺上皮细胞存在显著的增生变化,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以上症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