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棚户区改造中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研究——以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为例
【6h】

棚户区改造中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研究——以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基本理论

3 土地收益分配现状

3.1 房屋价值和土地价值的关系

3.2 土地收益类型

3.3 土地收益分配原则

3.4 土地利益相关者分析

4 案例分析——以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为例

4.1 棚改现状

4.2土地收益测算案例

4.3 被征收人的收益差异分析

4.4 被征收人对收益分配的异议

4.5 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5 解决对策

5.1 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模式

5.2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保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成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目标。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一方面城市配套完善、寸土寸金,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棚户区土地利用低下,群众生活环境不佳。为了破解发展难题,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合理布局城市建设,许多地方开展了城市改造工作。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涉及的低收入群体都较多,并涉及部分旧村落。城镇化和棚户区改造工作涉及土地征收、群众的安置补偿、生活环境改变、生产资料丧失等关乎民生的诸多问题。一些地方出现了被征收人拒绝拆迁、政府强拆、集体上访等社会问题,征收主体之间的矛盾明显。如何减少冲突,顺利完成征收工程,已成为地方政府当前工作的难点之一。
  土地收益分配在农用地征收、城市建设用地征收等各种征收活动中均存在。本文研究探讨的主要是城市中(棚户区)的原集体建设用地在征收过程中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重点探讨原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乡镇村公共设施、乡镇村企业用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集体土地、农民住宅使用的集体土地)中的农民住宅使用的集体土地征收问题。本文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社区)、居民的利益进行研究外,还对不同棚户区的居民收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政策、区位、建筑物的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枣庄市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土地收益分配情况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对补偿政策、标准、范围、金额以及合理性等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对土地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相关措施,促进和谐征收、有序征收,让棚户区改造真正利国利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