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中低山区风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6h】

鄂中低山区风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1.3风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2研究区及项目概况

2.1研究区概况

2.2项目概况

2.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材料与方法

3.1 野外采样

3.2 采样点分布概况

3.3 基本性质测定

3.4 抗剪强度研究

3.5 土壤可蚀性计算

3.6 数据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土壤基本物理性质

4.2有机质

4.3土壤颗粒组成

4.4团聚体稳定性

4.5抗剪强度

4.6土壤可蚀性

4.7土壤侵蚀模数估算

5 讨论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现阶段,中国风电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规模化发展时期。随着众多风电场项目陆续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增加了项目后期的运行风险。开展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势在必行。但目前有关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规律的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这影响和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合理、科学地开展。基于现有问题,本论文选取鄂中低山区典型的风电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工作,揭示了风电建设过程中土壤可蚀性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为今后风电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评价和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项目区土壤紧实程度变异较大,容重为1.29~1.66g/cm3,土壤孔隙以毛管孔隙为主,非毛管孔隙度低于7.5%;对于风机区,扰动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小于非扰动土壤;受土壤质地影响,升压站区内,扰动土壤饱和导水率大于非扰动土壤;在施工道路区,施工三期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小。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受项目分区和施工特点综合影响。扰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未扰动土壤;风机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升压站区和道路区;对于施工道路区,挖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填方区土壤。
  (2)项目区土壤以砂壤为主,颗粒组成的单重分形维数D变化范围为2.55~2.69,它可以较好地评价和预测土壤颗粒组成和毛管孔隙(p<0.01);对于风机区,扰动土壤粗颗粒含量高于未扰动土壤,这可能是水力侵蚀造成的;而在道路区域,土壤颗粒集中分布在2mm~0.25mm以及<0.1mm范围;道路区土壤细颗粒含量总体低于风机区和升压站区。项目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变化范围为45%~97%,其中风机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相对较高(>76%)。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现显著的对数关系(p<0.05)。
  (3)土壤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受建设活动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升压站区土壤黏聚力影响最大,其次为道路区;建设活动对道路区土壤内摩擦角影响最大,其次为风机区。风机区和升压站区未扰动土壤黏聚力显著高于扰动土壤(p<0.05)。道路区不同施工阶段土壤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建设活动结束,土壤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恢复至未扰动土壤水平。项目区土壤内摩擦角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对数关系(p<0.01).
  (4)项目区土壤可蚀性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扰动土壤的K值明显大于未扰动土壤。其中道路区扰动土壤K值最大,其次为升压站区,而风机区土壤K值受建设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施工结束后,扰动土壤可蚀性逐渐减小,并最终恢复到未扰动土壤的K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