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6h】

中国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1.1.2 农产品生产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1.1.3 农产品出口价格优势逐渐消失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目标

1.3 相关概念及必要说明

1.3.1 水果

1.3.2 价格决定与价格形成

1.3.3 适应性预期

1.4 文献综述

1.4.1 农产品价格决定

1.4.2 生产成本与出口价格决定

1.4.3 预期与出口价格决定

1.4.4 市场需求与出口价格决定

1.4.5 汇率传递与出口价格决定

1.4.6 讨价还价与出口价格决定

1.4.7 文献述评

1.5 结构框架与技术路线

1.5.1 结构框架

1.5.2 技术路线

1.6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6.1 数据来源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1.7.1 创新

1.7.2 不足及展望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一般分析框架

2.1 相关理论

2.1.1 国际贸易理论

2.1.2 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2.1.3 市场化定价理论

2.1.4 汇率传递理论

2.1.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6 讨价还价理论

2.2 水果出口价格决定:一般分析框架

2.2.1 出口的原因

2.2.2 出口与内销的区别

2.2.3 出口价格决定的影响因素

2.2.4 基本分析框架

第3章 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生产成本概念界定、构成及变动趋势

3.1.1 概念界定

3.1.2 生产成本构成

3.1.3 生产成本变动

3.2 生产成本与出口价格的关系

3.3 生产成本影响出口价格的实证研究——以柑橘为例

3.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3.2 实证期内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力度

3.3.3 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未来的影响

3.4 结论

第4章 预期对出口价格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与文献回顾

4.2 适应性预期下出口价格形成机理

4.3 适应性预期下水果出口均衡价格的决定

4.3.1 适应性预期下水果出口均衡价格模型构建

4.3.2 内生性问题的控制

4.3.3 适应性预期下水果出口均衡价格决定的实证分析

4.4 预期对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非线性影响

4.4.1 门限面板模型构建

4.4.2 预期对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

4.5 结论

第5章 出口市场需求特征对出口价格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引言与文献回顾

5.2 出口价格走势及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分析

5.2.1 出口市场的选取

5.2.2 出口价格走势分析

5.2.3 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与竞争

5.3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5.3.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

5.3.2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5.3.3 数据来源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1 平稳性检验

5.4.2 模型结果及分析

5.5 结论

第6章 汇率对出口价格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与文献回顾

6.2 理论分析架构

6.3 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

6.3.1 计量模型设定

6.3.2 数据说明

6.3.3 平稳性检验

6.3.4 模型结果及分析

6.4 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

6.4.1 模型设定

6.4.2 质量测度

6.4.3 模型结果及分析

6.5 结论

第7章 讨价还价对出口价格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引言与文献回顾

7.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口价格形成机理

7.3 出口产品价格的议价测度模型

7.4 指标与数据

7.4.1 生产成本

7.4.2 水果质量

7.4.3 汇率

7.4.4 竞争者价格

7.5 实证分析

7.5.1 模型选择

7.5.2 议价能力对出口价格决定的效应分析

7.5.3 出口商剩余与进口商剩余的估计

7.5.4 稳健性检验

7.6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控制生产成本,保持水果出口竞争力

8.2.2 建立一套高效精确的价格预测机制,提高预期能力和精度

8.2.3 重视出口目标市场需求特征,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

8.2.4 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认知,有效运用风险规避策略

8.2.5 提高出口商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出口议价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世界经济逐渐融合为一体,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各国纷纷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水果出口造成不利局面。其次,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失,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变得日益稀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推动水果生产成本上涨。我国出口水果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廉的劳动力,人工成本的上涨,反映了传统成本优势慢慢丧失。
  长期以来,出口价格较低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所在。同类产品无论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相比,还是与主要竞争者相比,中国出口价格普遍较低,尤其是水果等产品。但近年受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中国水果出口价格不仅赶超国际市场价格,而且高于主要竞争者,出口价格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收优势的一种产品。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出口创汇肯定会受影响。而价格是出口核心变量,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水平,既能弥补生产成本的上涨,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又能维持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保证适度出口,从而增加外汇收入,这是目前面对的最实际课题,也是急需我们解决的一个难题。然而,水果市场程度高,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际市场上交易双方缺乏定价权,因此水果出口价格决定问题就转化为价格形成问题。价格形成比较复杂,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而成,而非由某一个因素决定。因此,厘清了影响价格决定的各种因素,也就厘清了定价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水果出口价格是如何形成的?隐藏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又是如何具体影响出口价格的决定?
  本文以柑橘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供给性因素、需求性因素和综合性因素三个方面对出口价格决定进行定性分析。供给性因素方面,采用VAR方法和ARMA方法从供给角度分析了出口价格的形成受生产成本的影响;同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出口商适应性预期对出口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用门限面板模型探讨预期对出口价格决定的非线性作用。需求性因素方面,采用面板模型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出口目标市场需求特征对出口定价的影响。综合性因素方面,选取了汇率传递效应和进出口国双方议价能力进行分析,构建面板模型检验了汇率变动如何影响水果出口价格的形成;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度了水果进口国和出口国各自的价格谈判能力,及其如何影响出口定价。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针对研究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决定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受人工成本上涨推动,水果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水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而且,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的人工投入与机械动力存在弱替代性,生产每亩水果必须要保证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另外,随着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第一产业劳动力流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打破了农业劳动力要素市场上的供需平衡状态,推动了用工成本,每亩水果的人工成本随之上涨。(2)水果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看,成本每上升1%,推动柑橘的出口价格上涨0.11%;从长期看,生产成本每上升1%,推动柑橘出口价格上涨0.16%。其中,出口价格受用工成本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物质与服务费用,最后是土地成本。(3)从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决定的动态影响看,出口价格对自身的影响快速显著但比较短暂,人工成本与土地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一期滞后,影响显著但短暂,物质与服务费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两期滞后,影响不显著。
  第二,在出口国预期和出口价格决定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出口国的预期会显著影响水果出口价格的决定,且具有非线性。水果价格具有惯性,当期价格会受到往期价格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由出口国的预期进行传导。出口国预期与出口价格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特征,出口国预期对出口价格决定的具体影响因进口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人均GDP增长率低于0.11的进口国(地区)市场上,预期对出口定价的影响较小,在人均GDP增长率介于0.11和0.46之间的进口国(地区)市场上,预期对出口定价的影响较大,在人均GDP增长率高于0.46的进口国(地区)市场上,预期对出口定价不产生显著影响。(2)在其他影响因素中,出口数量、进口国(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对水果出口价格的决定不产生显著影响,替代品价格和竞争者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出口量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水果出口价格受自身出口量变动不明显,缺乏价格影响力,缺失出口定价主动权;代表经济基本面的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不显著,反映市场竞争特征的替代品价格和竞争者价格显著,表明出口定价受需求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不显著,主要受出口目标市场上竞争情况的影响,且相同品种水果之间的竞争比不同品种水果间的竞争激烈。
  第三,在出口目标市场需求特征和出口价格决定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中国出口的水果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随着生产成本上涨,价格优势在逐步丧失。(2)需求方因素对水果出口价格决定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其中进口国居民收入水平、市场集中程度和竞争者价格对水果出口定价产生正向影响,进口国人口对出口价格的影响不稳定。可以初步推断,进口国市场因素对水果出口定价的影响将逐渐增强,其作用甚至可能超过出口国成本因素。(3)整个样本期,地理距离对水果出口定价产生负向影响;分阶段看,加入WTO之前的影响为正,加入后的影响为负。表明水果出口以价格竞争为主,非价格竞争为辅,这与我们期望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不符。可能原因是,入世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原先产品质量没有达到出口水平的企业也开始外销,导致产品平均出口质量下降;另外,出口水果的厂商小而散,互相压价,拉低了出口均价。
  第四,在汇率变动和出口价格决定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汇率变化影响柑橘出口本币价格,但影响不显著。平均而言,汇率发生变动时,以人民币表示的柑橘出口价格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动,基本不调整本币价格吸收汇率变化,而是传递给用出口目标市场货币表示的价格上,传递率高达95.40%。当本币贬值1%时,柑橘出口价格仅上升0.05%。(2)2005年进行汇率改革后,汇率变化对柑橘本币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增强。2005年以前汇率传递率为95%,2005年以后汇率传递率为97%。(3)出口目标市场上收入水平不同,汇率变化对柑橘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汇率发生变化时,柑橘价格在高收入出口目标市场上调整的幅度要比中等收入目标市场上要大。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得知该差异来自出口到不同收入目标市场上柑橘的质量存在差异。出口的柑橘质量越好,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导越弱。
  第五,在进出口国交易双方讨价还价能力和出口价格决定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进出口国双方掌握的信息程度对最终出口价格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进口国相对于出口国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2)对进出口国双方单边效应分析发现,就平均而言,在水果出口定价过程中,出口国凭借其掌握的信息及议价能力将以3.96%的幅度提高水果价格;而进口国凭借其掌握的信息程度及议价能力将以4.88%的幅度降低水果价格。这两种相反的作用,使得达成的水果出口价格相对于理论价格下降了0.92%。分位分析进一步表明,在水果出口定价过程中,进出口国双方获取的剩余具有异质性,大部分时候出口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相符合,少数时候出现了偏离。(3)在1994-2014年期间,进口国凭借其信息优势及议价能力“主导”定价,使得水果实际出口价格长期低于理论价格。这说明中国水果出口议价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自己承担了大部分成本上涨。中国与每个进口国谈判过程中,议价能力均小于进口国,出口到每个样本国的水果实际价格均小于理论价格。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本文考虑到影响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系列因素并将其进行归类,构建涵盖供给性因素、需求性因素和综合性因素的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研究分析框架,来探索农产品出口价格决定问题。该分析框架的设计立足于供给、需求等不同角度,考虑不同因素对出口价格的决定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定价问题,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方法中仅重点关注某种要素对出口价格影响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种用于水果出口价格决定问题相关研究的参考分析范式。
  第二,本文考虑出口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引入了讨价还价能力因素,拓展了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定的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决定研究框架,为农产品出口定价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放宽了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出口价格形成机制,更加贴近现实情况。同时,借鉴劳动经济学中的双边随机边界方法构建了进出口国议价模型测度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为已有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对价格领域关于讨价还价的研究是一个有益补充。
  第三,基于对模型测算结果进一步分析,本文发现了预期对水果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以及出口水果质量会影响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本文在研究预期对水果出口价格的决定作用时,没有单纯测算预期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了门限面板方法进一步研究了预期与出口价格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出口市场上,预期对水果出口价格决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在测算汇率的价格传递程度基础上,针对汇率变动对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价格传递低于对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传递这一现象,从产品质量的角度采用实证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得到出口水果质量的高低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