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长江中下游粘虫种群动态及灯诱技术研究
【6h】

湖北长江中下游粘虫种群动态及灯诱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粘虫在我国发生危害概况

3 粘虫的生物学特征

3.1 粘虫的危害特点及识别特征

3.2 粘虫的生活习性

3.3 粘虫的越冬

3.4 粘虫的发生规律

3.5 粘虫的迁飞途径与虫源关系

3.6 粘虫暴发成灾的原因

3.7 粘虫卵巢发育解剖及种群性质的确定

3.8 粘虫的上灯节律

4 灯诱技术原理

4.1 诱虫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 湖北长江中下游粘虫种群发生动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粘虫灯下种群动态

2.2 粘虫发生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2.3 灯下粘虫卵巢分级结果

2.4 粘虫的上灯节律

2.5 粘虫的越冬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光源诱虫灯对粘虫的诱集效果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1.2 实验时间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频振灯2号与CK光源对粘虫的诱集效果

2.2 频振灯2号光源与两种LED灯对粘虫的诱集效果

2.3 频振灯2号光源与双波灯对粘虫的诱集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灯诱技术作为物理防治的主要防控手段,具有监测及防治害虫功能,本文利用粘虫趋光特性,通过灯诱技术初步掌握了湖北长江中下游流域粘虫种群动态,并对不同光源诱虫灯进行了效果比较,以期为湖北长江中下游流域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2015、2016年钟祥、潜江两地逐日灯光监测,粘虫在湖北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年发生4~5代,越冬代粘虫存在本地繁殖虫源及外地迁入虫源;一、二、三、四代粘虫是本地繁殖虫源,以迁出为主。粘虫在不同轮作田中发生的主次高峰不一致,在麦-玉轮作田中,一代粘虫为主高峰;在稻-麦轮作田中,三代粘虫为主高峰。粘虫在湖北潜江存在越冬幼虫,粘虫老熟幼虫在潜江可以成功越冬。通过本研究掌握了粘虫夜间上灯节律:下半夜粘虫上灯量高于上半夜,下半夜1:30-3:30时段达到上灯高峰。⑵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制度下,频振灯2号光源与CK光源、频振灯2号光源与紫色(400 nm)LED灯、蓝紫色(424 nm)LED灯、频振灯2号光源与双波灯对粘虫在田间的诱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麦-玉轮作田中,频振灯2号光源对粘虫的诱集量高于频振灯CK光源,频振灯2号、CK光源对粘虫雌蛾的诱集量均高于雄蛾。在稻-麦轮作田中,频振灯2号光源对粘虫的诱集量高于两种LED灯;频振灯2号光源对粘虫的诱集量高于双波灯,频振灯2号光源、双波灯对粘虫雄蛾的诱集量高于雌蛾,频振灯2号光源益害比低于两种LED灯,综合防治效果强于LED灯。

著录项

  • 作者

    李超;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朝亮,黄求应;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鳞翅目害虫;
  • 关键词

    粘虫防治; 灯光诱捕; 诱集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