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平猪群体结构分析与“鄂清黑猪”基础群的组建
【6h】

清平猪群体结构分析与“鄂清黑猪”基础群的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课题背景

1.2.1 清平猪发展以及保种历史

1.2.2 清平猪部分种质特性

1.2.3 杂交效果

1.2.4 清平猪的开发利用

1.2.5 保种群现状

1.3 国内外猪种质资源

1.3.1 猪的演化历程

1.3.2 存在的问题

1.3.3 保种的重点与措施

1.4 现代养猪产业与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

1.4.1 优质猪的培育及优质肉的生产

1.4.2 加强地方猪的利用

1.5 猪的现代育种

1.6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群体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育种和分子生物软件和数据库

2.2 试验方法

2.2.1 群体系统发育树分析

2.2.2 群体主成分分析

2.2.3 群体结构分析

2.2.4 近交系数

2.2.5 亲缘系数

2.2.6 群体有效含量与近交增量

2.2.7 基础群组建路线、要求与方法

2.2.8 繁殖性能测定项目及方法

2.2.9 生长育肥性能测定

2.2.10 达100kg体重日龄与背膘厚的校正公式

2.2.11 毛色分类及记录方法

2.2.12 营养水平

2.2.13 基础群选配方案

2.2.14 遗传评估

2.2.1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清平猪群体结构

3.1.1 清平猪进化树

3.1.2 清平猪群体内以及与其他群体间的拓扑关系

3.1.3 群体主成分分析(PCA)

3.1.4 群体遗传结构推测

3.2 鄂清黑猪基础群的组建结果

3.2.1 群体规模

3.2.2 基础群个体外型

3.2.3 群体近交系数

3.2.4 基础群各血统公母猪所占比例

3.2.5 基础群繁殖性能

3.2.6 生长育肥性能

3.2.7 毛色表型

4 讨论

4.1 本研究立题的思路

4.2 清平猪的群体结构及保种

4.2.1 清平猪群体结构

4.2.2 清平猪保种效果

4.2.3 清平猪保种群新血统的增加

4.3 鄂清黑猪基础群的组建

4.3.1 清平猪群体结构分析对G0血统划分的参考作用

4.3.2 各血统后代留种头数问题

4.3.3 配种员工作经验对自然交配的繁殖性能影响不大

4.3.4 降低被动淘汰比例

4.3.5 哺乳期仔猪重量与母猪背膘损失

4.3.6 G0的繁殖性能低于F1

4.3.7 生长性能

4.3.8 毛色遗传规律复杂

5 小结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