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MOS 10/100M以太网收发器设计与验证
【6h】

CMOS 10/100M以太网收发器设计与验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言

1.1研究背景

1.2均衡电路研究现状

1.3以太网数据编码方案

1.4以太网发展趋势

1.5本文研究内容

2 10/100M以太网收发器体系结构设计

2.1引言

2.2 OSI网络体系结构与IEEE802.3协议

2.3 100M以太网物理层协议分析

2.4 10/100 M以太网收发器体系结构设计

2.5行为级建模与仿真

2.6本章小结

3高性能自适应均衡器研究

3.1引言

3.2双绞线传输模型

3.3 LMS算法

3.4 LMS算法直流漂移特性研究

3.5自适应均衡器体系结构设计

3.6自适应均衡器的CMOS电路实现

3.7时钟提取电路设计与实现

3.8仿真与验证

3.9本章小结

4低噪声频率合成器研究

4.1 引言

4.2锁相环

4.3电荷泵锁相环相位噪声模型

4.4 100M以太网频率合成器体系结构设计

4.5频率合成器的CMOS电路实现

4.6辅助电路设计

4.7仿真与验证

4.8本章小结

5后端设计和验证

5.1后端设计流程

5.2以太网收发器后端设计

5.3芯片验证结果

5.4本章小结

6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VCO仿真文件

附录3 VCO后仿真网表文件

展开▼

摘要

该文围绕10/100M以太网收发器的设计与验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IEEE802.3和以太网物理层协议,提出了一种10/100M以太网收发器体系结构设计,在一块芯片上同时实现10BASE-T、100BASE-TX和100BASE-FX功能,降低芯片功耗和面积.分析了双绞线传输模型,比较了各种LMS算法的直流漂移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符号LMS算法的数模混合自适应均衡器体系结构,无须高速A/D转换器和数字乘法器,进一步降低芯片功耗和面积.结合自适应均衡器电路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Mueller Muller算法,实现100BASE-TX时钟恢复功能.具体CMOS电路设计中,设计可变增益跨阻放大器(VGTA)实现模拟乘法器;设计高速模拟采样保持电路实现信号的延时;设计电流加法、电流电压转换器实现模拟加法器;设计四输入比较器实现数据切片等.理论上分析给出了一种电荷泵锁相环噪声模型,指导锁相环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降低相位噪声和时钟抖动.根据以太网收发器系统要求以及时钟恢复算法,提出了一种100M以太网频率合成器体系结构.具体CMOS电路设计中,在鉴频鉴相器中加入延迟单元,解决死区问题;通过电路设计,降低电荷泵电流脉冲延迟导致的不匹配;采用8级环行振荡器结构生成16相位时钟信号,用于接收时钟恢复;通过电路结构改进和版图,降低VCO的电源电压噪声和衬底噪声;采用高精度能隙电压源和宽幅度电流镜,为锁相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围绕10/100M以太网收发器的设计,该文进行了行为级、RTL级、电路级验证,并给出了后端设计: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版图与原理图比较、版图参数提取和后仿真.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0.35微米1P4M(一层多晶硅,四层金属)CMOS工艺进行了芯片验证.结果表明,该以太网收发器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和IEEE802.3协议;数模混合自适应均衡器能够有效恢复双绞线的衰减;时钟恢复算法能够从接收数据中准确提取时钟;频率合成器能够满足系统时钟的要求.以太网收发器实际性能指标为:工作电压3.3伏,芯片面积3.23mm<'2>,100BASE-TX时功耗357HW,误码率低于10<'-12>,发送抖动0.9ns.自适应均衡器的实际性能指标为:芯片面积1.23 mm<'2>,功耗84HW,双绞线有效恢复距离140m.频率合成器的实际性能指标为:芯片面积0.11mm<'2>,输出抖动峰值-峰值82ps,功耗19.2HW.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