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TLR4介导的LPS信号通路的转导研究

实验一、TLR4介导LPS经单核细胞LNF-κB途径的信号转导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TLR4介导LPS经ERK1/2途径的转导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TLR4受体的特异性配体研究HSP70可能是TLR4的内源性配体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TLR4阻断剂对CPB后血浆诱发的炎症信号导效果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变化及其意义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一:Toll受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传递系统

综述二:细胞信号转导

致谢

展开▼

摘要

体外循环(CPB)期间,机体至少面临三方面打击:1.缺血再灌注损伤;2.人工循环管道等诱发的全身补体系统的激活;3.内毒素入血。这些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而目前尚未发现治疗SIRS的有效策略。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s4,TLR4)被认为是内毒素(LPS)跨膜信号转导的关键受体;缺血再灌注时机体释放的HSP70可能亦通过TLR4传导信号入细胞。本实验目的在于:1.研究在炎症信号触发的源头——细胞膜受体水平阻断CPB导致的炎症反应的可行性;2.评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变化在CPB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寻找指导临床治疗炎症反应的特征性客观指标。 第一部分:TLR4介导的LPS信号通路的转导研究 实验一:TLR4介导LPS经NF-κB途径的信号转导 目的:探讨LPS激活单核细胞NF-κB的信号途径。 方法:取单核细胞,加入终浓度10ng/ml的LPS刺激前,分别加入同体积的1640培养基、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孵育30min,120min后中止反应,检测NF-κB的核移位变化;6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TNF-a及IL-6浓度。 结果:LPS刺激加1640培养基、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后核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19±13.10,40.89±7.93,29.33±4.51,28.97±8.14;不加LPS组,LPS刺激加1640培养基、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组的TNF-α(pg/ml)的结果分别是:64.83,701.34,329.55,258.53,175.48;IL-6:57.08,2405.71,924.09,411.54,323.43,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结论:TLR4介导LPS经单核细胞NF-κB途径的信号转导。 实验二:TLR4介导LPS经ERK1/2途径的转导目的:探讨LPS激活单核细胞ERK的信号途径。方法:取单核细胞,加入终浓度10ng/ml的LPS刺激前,分别加入同体积的1640培养基、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孵育30min,20min后中止反应,WesternBlot检测ERK1/2磷酸化变化。结果:TLR4阻断剂能显著抑制REK1/2的磷酸化。结论:TLR4介导LPS经单核细胞ERK1/2途径的信号转导。 第二部分:TLR4受体的特异性配体研究 目的:寻找TLR4受体新的配体,探讨HSP70与TLR4受体的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终浓度5.0μg/mL的HSP70,分别在加入后0min,30min,60min,120min中止刺激,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NF-κB核移位变化;加入不同浓度的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孵育30min后,HSP70刺激,120min后检测NF-κB的核移位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P70刺激不同时间后单核细胞膜TLR4受体的变化。同时检测加用不同浓度的TLR4受体阻断剂后上清液TNF-a浓度,用ELISA法检测。 结果:HSP70可激活单核细胞NF-κB发生核移位,TLR4受体阻断剂可阻断HSP70的这一效应。HSP70的刺激可引起单核细胞膜TLR4受体数目显著下调。HSP70刺激单核细胞引起上清液TNF-a水平增加,加入TLR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降低TNF-a水平。 结论:HSP70可通过细胞膜TLR4受体传导信号,是TLR4的内源性配体。 第三部分:TLR4阻断剂对CPB血浆导致NF-κB及ERK1/2激活的影响 目的:验证阻断LTR4受体是否可以显著降低CPB血浆导致的NF-κB及ERK1/2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方法:24孔培养板中加入单核细胞(2×105/孔,400μl),分别加入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孵育30min后,加入等量(400μl)上述血浆,120min后中止反应,检测NF-κB的核移位变化。于6孔培养板中加入单核细胞(2×106/孔,2ml),分别加入TLR4阻断剂孵育30min,加入等量(2ml)上述血浆,20min后中止反应,WesternBlot检测ERK1/2变化。 结果:NF-κB的核移位及ERK1/2的磷酸化没有显著变化,P>0.05。 结论:TLR4受体阻断剂并不能显著抑制CPB血浆导致的NF-κB及ERK1/2的激活。 第四部分: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PB后单核细胞TLR4的变化规律及意义,为SIRS的治疗寻求新的途径及评判标准。 方法:选取低温CPB心脏直视术病人24例。分别于T1(麻醉诱导前)、T2(术后30min)、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5个时点抽取外周血2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PE-抗人-TLR4单抗及FITC-抗人-CD14单抗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单核细胞膜上TLR4、CD14的表达变化,同时用RT-PCR检测TLR4、CD14mRNA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a的浓度变化。 结果:与术前比较,CPB术后30min单核细胞CD14,TLR4的表达均下调。术后6h,两者表达上调。术后24h,CD14的表达恢复正常,TLR4继续上调,于术后48h达高峰。TLR4、CD14mRNA表达在CPB后持续增高。术后IL-6、TNF-a的浓度持续增高,于术后6h达到高峰。 结论:单核细胞TLR4介导CPB术后的炎症反应,其表达数量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