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耐多药肺结核病社会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6h】

耐多药肺结核病社会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主要内容

4.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5.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耐多药结核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SF-36量表测量MDR-TB患者生命质量适用性的评价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MDR-TB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建议

3.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结核病的社会医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附录一SF-36量表

附录二SF-36健康调查量表维度计分方式

附录三MDR-TB临床随访调查表

附录四专用名词英汉对照

附录五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结核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HIV感染与AIDS流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的产生、世界流动人口增多,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MDR-TB增多成为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众多的国内外医学科学工作者在MDR-TB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然而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MDR-TB的策略。 有关MDR-TB的社会危险因素的研究国外刚起步,对MDR-TB患者生命质量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这两方面的研究均处于空白。本课题通过对MDR-TB的社会危险因素和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分析与研究,为完善MDR-TB的防治策略开辟新的思路。 研究目的: 1.分析MDR-TB的社会危险因素,有助于确定高危人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MDR-TB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SF-36量表测量MDR-TB患者治疗前、中、后三个时点的生命质量,以评价MDR-TB患者健康状况以及现行的MDR-TB治疗方案效果。 3.分析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MDR-TB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和方法:1.对象1.1.研究组来自2003年1月-12月在武汉市结核病医院(所)就诊的100例MDR-TB患者。1.2.非MDR-TB对照组为在该院同期就诊的200例非MDR-TB病人,按性别、年龄±3岁进行1:2匹配。1.3.正常人对照组为随机选取性别相同、年龄±3岁、居住地配比的健康人100例。2.方法2.1.MDR-TB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MDR-TB患者以及200例非MDR-TB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首先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计算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MDR-TB的危险因素。2.2.量表性能评价方法用SF-36量表对100例MDR-TB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生命质量测量,调查通过自评法完成,采用Cronbach'sα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t-检验比较病人组和对照组评分评价量表的敏感性。2.3.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对完成疗程的92例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一年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研究组100例生命质量结果以及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1.MDR-TB患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居住边远地区或农村(OR=2.977),文化程度低下(OR=1.498),经济收入不高(0R=1.449),吸烟状况(OR=1.506),饮酒状况(OR=1.514),既往结核病史(OR=4.826),治疗不正规或失败(OR=4.826);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变量有:居住边远地区或农村(OR=2.651),既往结核病史(OR=2.651),治疗不正规或失败(OR=4.847)。 2.SF-36量表性能评价结果可行性:量表的接受率和完成率100%,完成SF-36量表的调查平均需要8分钟,说明可行性较好。 信度:研究组及对照组SF-36量表的8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的范围为:0.75-0.83。 效度: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病人组,从所有的8个维度中提取到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因子模型符合量表二维理论模型。 敏感性:研究组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所有维度得分较在治疗前与对照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MDR-TB患者生命质量测量结果治疗前MDR-TB患者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8个维度得分与正常人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03、10.83、16.03、6.02、12.05、11.27、12.03、11.14、10.53,P值均<0.01)。除BP维度外,治疗3个月、治疗一年的总评分及各维度的得分较治疗前升高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一年比较PF和MH2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P维度评分降低,其它5个维度均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BP维度外,治疗一年后总分及其他7个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 4.MDR-TB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经F检验,在P=0.10水平,筛选出文化程度、运动和锻炼情况、耐药数目、WBC降低4个因素;进一步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耐药数目、WBC降低是MDR-TB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 1.居住农村和边远地区、既往结核病史、治疗不正规或失败是MDR-TB的危险因素。农村与城市结核病疫情的差异正在缩小,然而农村仍是结核病特别是MDR-TB的高发区域,农村结核病工作应成为今后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提倡结核病归口治疗及管理,减少因不合理治疗而导致的复治、耐药病例产生。 2.SF-36量表信度、效度良好,敏感性高,可行性好,是MDR-TB患者生命质量测量及疗效评价的一个有效量表。本研究表明SF-36量表对MDR-TB患者有较好的适应性,为SF-36量表在今后对结核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MDR-TB患者的生命质量均全面降低,应积极预防MDR-TB的发生。本研究表明MDR-TB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生命质量均比正常人群明显下降,无疑对患者及其家庭会造成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对社会生产力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政府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以预防MDR-TB的发生。 4.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提高,现行的抗结核治疗是有效的,强化期治疗能够明显提高MDR-TB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表明随着治疗的进行,MDR-TB患者生命质量也逐渐提高,前3个月即强化阶段最为明显。提示目前治疗原则是有效的,加强阶段治疗尤为重要。 5.治疗完成后MDR-TB患者生命质量尚未恢复至正常,需进一步追踪观察。本研究表明MDR-TB患者在疗程结束时,生命质量总评分及8个维度评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提示MDR-TB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影响仍然存在,需进一步追踪观察。 6.影响MDR-TB患者生命质量因素有文化程度、耐药数目、WBC降低。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耐药数目、WBC降低为MDR-TB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因此应积极提高全民文化程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严格执行结核病的防治策略,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临床医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监测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政策与建议: 1.政府重视,各部门间协调,全社会积极参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2.政府应加强对边远地区或农村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3.严格执行WHO有关结核病的防治策略,减少复治、失败病例。 4.积极推行生命质量在结核病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5.鉴于MDR-TB患者生命质量长期、严重受影响,急需加强对MDR-TB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效的MDR-TB预防和治疗机制,以控制MDR-TB流行。 6.应建立对MDR-TB患者疗程结束后追访的制度,并将此要求纳入结核病防治指导性文件中。 7.努力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改善MDR-TB患者的生命质量。 8.临床医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监测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9.加强结核病心理学研究,注重对结核病人的心理治疗。 本研究的创新点: 1.首次采用生命质量评价MDR-TB患者健康状况及临床疗效。目前多采用痰菌阴转率、病灶好转率、治愈率等临床客观指标评价MDR-TB患者健康状况及疗效。经文献检索,以生命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国内未见报道。 2.率先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MDR-TB社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目前国外虽有少量关于MDR-TB社会危险因素研究报道,而国内尚未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本课题通过对MDR-TB社会危险因素研究,有助于确定高危人群,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更有效MDR-TB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从MDR-TB社会危险因素和患者生命质量两方面同时进行研究,提出MDR-TB防治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