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免疫刺激序列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研究
【6h】

免疫刺激序列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CpG DNA 基础致敏阶段应用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的干扰作用

参考文献

附 图(一)

附 图(二)

综 述免疫刺激序列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方法学的探讨 目的:制作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并探讨相关实验方法学问题。 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按照不同致敏原剂量和注射次数分为4组致敏,比较其鼻部症状得分,对比HE染色和瑞氏染色研究鼻粘膜嗜酸、嗜碱粒细胞表达,对比股骨骨髓沉渣涂片及颅面骨骨髓石蜡切片研究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表达,并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卵清蛋白刺激后上清液中IL-4、IFN-γ的含量表达情况。 结果:四组大鼠均可诱发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但0.2mg卵清蛋白+10mg氢氧化铝组中隔日一次注射组和第1,3,7天注射组中均有一只大鼠未能成功制模(症状得分<5分)。0.3mg卵清蛋白+30mg氢氧化铝隔日一次注射或第1,3,7天注射,从第14天至第21天以鼻腔激发的两组大鼠为稳定可靠的变应性鼻炎制模组。制模成功的大鼠其鼻腔嗜酸、嗜碱粒细胞表达均增多,其中嗜酸粒细胞主要分布于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相连接处。其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表达亦增多,其血清中IL-4、IFN-γ的含量在致敏成功的大鼠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的含量在致敏组较阴性对照组增高,而IFN-γ的含量在致敏组较阴性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制作中,腹腔注射次数3次即可足够诱发典型、明显的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模型制作时腹腔注射变应原量及佐剂量以0.3mg及30mg为宜。鼻腔粘膜局部嗜酸粒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相连接处。血清中IL-4、IFN-γ的表达不能反应出变应性炎症的免疫学改变情况。在方法学上,粘膜瑞氏染色法较HE染色法更能清晰地显示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颅面骨骨髓切片较股骨骨髓沉渣涂片对骨髓嗜酸粒细胞的改变情况的反映更为准确。 二、CpGDNA基础致敏阶段应用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的干扰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制模基础致敏阶段,给予CpGDNA(CpG1826)腹腔注射对其模型形成的作用。 方法:在大鼠变应性鼻炎基础致敏阶段,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佐剂的同时,给予CpGDNA腹腔注射,观察其对模型形成的影响。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鼻粘膜局部及骨髓嗜酸粒细胞表达、鼻粘膜IL-4和IFN-γmRNA表达、脾细胞培养IL-4和IFN-γ表达以及鼻粘膜局部EOTAXIN表达情况。 结果:CpGDNA应用后,变应性鼻炎模型症状减轻,鼻粘膜局部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减少,鼻粘膜IL-4mRNA产生减少,而IFN-γmRNA产生显著增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明显减少,IFN-γ浓度则显著增高(以上指标变化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鼻粘膜中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降低。 结论:CpGDNA在基础致敏阶段应用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具有显著的干扰作用,可抑制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