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保护和更新
【6h】

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保护和更新

代理获取

摘要

教堂建筑是一种外来形制,伴随着基督宗教的传播而传入武汉,历史上基督宗教的三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都在武汉有过传播,并兴建了大大小小一百余座教堂建筑。由于政治、宗教、经济等原因,与西方国家教堂建筑自然“消亡”的过程不一样,武汉市的教堂建筑在其生命历程中受到了太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鸦片战争,基督宗教和教堂建筑伴随着征服者的枪炮进入武汉市,并大量复制;建国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教徒减少,教堂关闭,这种现象到文化大革命时到达极致,教堂作为传教布道的场所的功能全部消失。文革后宗教信仰逐渐自由,一方面随着信徒的增加,一部分教堂恢复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宗教“自养政策”,一部分教堂建筑被出租给外单位以换取租金。本文回顾了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萌生和存续的过程,并分析了这些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对教堂建筑功能角色的影响。 然后在李传义《中国近现代建筑总揽——武汉篇》中记录的教堂建筑的基础上,参照史料,询问教会人士,做了类似“地毯式”的调研,寻访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现状。通过调研了解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功能角色现在主要有宗教类、文化类和商业类三种大的类型,本文从每类中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梳理、访谈、现状测绘等手段,分析建筑功能角色的变化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在调研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基督教堂建筑的建筑特色进行归纳,对其消失和留存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对目前两座闲置的教堂建筑给出保护和更新提案,对教堂建筑的再利用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目前武汉市保护法规和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